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期天氣降雨量大、空氣相對濕度高,極有利于稻癭蚊成蟲產卵及卵的孵化、發育與侵入為害。繁殖速度快,數量大,尤其是對晚造秧田為害較大。
發生特點
廣東一年發生9―11代,世代重疊。以水稻、游草、野生稻為寄主,尤以水稻的秧苗期至分蘗末期為主要侵害生育期,抽穗后難以侵入為害。為害時以幼蟲從葉鞘間隙侵入生長點為害,使生長點不能正常發育,葉鞘愈合成管狀伸出,形成“標蔥”。通常分為3種類型。甲型:無心葉,即最內的一片心葉變窄、變短、不再有新的心葉抽出。乙型:標蔥已伸出,端部無羽化孔。丙型:標蔥端部有羽化孔,羽化后在孔口留下白色的蛹衣。
生活習性
雌雄蚊羽化后當晚即行交配,交配后次晚產卵。每雌蚊可產卵200―300粒,產卵后3―4天為卵的孵化盛期。幼蟲在晚上10時―翌晨4時孵化最盛。初孵幼蟲借葉上的霧水得以順利向下移動,從葉鞘侵入稻株,再沿葉鞘內壁垂直下行,向葉鞘間隙侵入生長點,并得以正常發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