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市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全市土地總面積344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56.31&127;萬畝,占總土地面積7.4%(其中水田面積244.19萬畝,占總土地面積7.1%,農地12.12萬畝,占總土地面積0.3%)。水稻土由于分布地形不同,可分為洋面田、坡地梯田、山壟田、溪邊田等四種,它們之間所占比例為4.6:5:6.2:1。&127;洋面田以潴育型水稻土為主,有灰泥田、灰沙田、烏沙田、烏泥田等;坡地梯田為滲育型水稻土,有黃泥田、黃泥砂田、灰黃泥及紫泥田等;山壟田主要為潛育型水稻土,有深、淺爛泥田、青泥田等。
⒈潴育型水稻土:
潴育型水稻土面積123.23萬畝,占水稻土面積的50.61%,&127;是我市主要的水田土壤類型。分布在各縣的河谷平洋田、溪河兩側的溪邊田、丘陵谷地寬闊的山垅田。
潴育型水稻土在成土過程中受地表灌溉水和地下水的雙重影響,而產生潴育&127;&127;&127;化過程,即水稻土形成中氧化還原過程。潴育型水稻土耕層土壤層較厚,據128個土樣分析統計,平均為214.5±1.70cm(C.V11.72%),<0.01mm物理性粘粒43.35±14.22(C.V32.80%),質地適中,多為輕壤至中壤;土壤肥力較高,養分較為豐富,有機質為2.59±0.44%(C.V16.98%)、全氮0.157±0.&127;081&127;%(C.V51.59%)、全磷0.082±0.037%(C.V45.12%)、全鉀2.59±0.44%(C.V16.99%)、代換量7.72±2.50me/100g土(C.V32.28%)。根據母質類型的差異,可劃分為灰泥田、潮沙田、石灰田、烏泥田等四個土屬。
⒉滲育型水稻土:
滲育型水稻土面積77.70萬畝,占水稻土面積的31.91%。&127;廣泛分布各縣山地、丘陵坡地、丘陵崗田及河谷高階地。大部分起源于紅壤,也有黃壤、紫色土的坡積物、洪沖積物和第四紀紅色粘土等母質。所處地形部位較高,土體受地下水影響小,土壤水主要靠降雨和灌溉水補給,屬于地表水型。
滲育型水稻土耕層土壤干濕交替頻繁,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分解,&127;有機質含量低于其他亞類,平均為2.17±0.34%(n=117.C.V15.67%),&127;胡敏酸、富里酸比值平均為0.78±0.21(n=8,C.V26.92%),低于潴育、潛育水稻土。土壤酸性強,平均為pH5.13±0.47(n=117,C.V9.16%)。速效養分較為缺。滲育型水稻土根據母質類型的差異,可劃分為黃泥田、紅土田、紫泥田、棕泥田、白土田、沙質田等六個田土屬。
⒊潛育型水稻土:
潛育型水稻土面積42.583萬畝,占水稻土面積的17.49%,各縣均有,&127;多分布在山丘谷地泉水溢出帶、或平洋低洼地。潛育型水稻土在成土過程中,由于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127;一般在50厘米以上,甚至溢出地表淹浸稻田,地體處于飽和狀態或常年受地潛水浸漬,整個土壤還原作用占優勢。
據全市228個剖面點分析統計,潛育型水稻土有機質平均含量3.37±0.46%(C.V13.65%),<0.01mm物理性粘粒46.41±12.84(C.V27.67%),&127;全氮0.174±0.046%(C.V26.44%),全磷0.074±0.034%(C.V45.94%),全鉀2.843±1.205%(C.V42.38%),堿解氮179±44ppm(C.V24.58%),&127;速效磷4±2ppm(C.V50.0%),速效鉀65±41ppm(C.V63.07%),&127;代換量9.48±2.68me/100g土(C.V28.27%),pH5.0±0.42(C.V8.4%)。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和潛育程度不同,劃分為青泥田、冷爛二個土屬。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