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稻谷的貯藏特性
(1)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稻殼保護,對蟲、霉的危害及對濕、熱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糧的貯藏穩定性要好。
(2)稻谷的后熟期短,容易生芽。一般秈稻無明顯的后熟期,粳稻的后熟期僅有4周左右。稻谷萌發所需要的水分,與其他糧食相比是最少的,當稻谷含水量達到25%以上,只要溫度適當,便能發芽。因此,稻谷無論是在田頭、曬場或入庫后貯藏,只要受雨淋、糧面結露、受潮,其含水量達到25%以上時,即能發芽。凡生過芽的稻谷,即使曬干,其耐貯性及營養品質和食用品質也都會下降。
(3)稻谷容易陳化。稻谷經過夏季高溫,往往陳化明顯,脂肪酸值升高,發芽率下降,其中秈稻比粳稻穩定些,糯稻最差。收獲一年以內的新稻,呼吸作用較強,后來同于酶活性減弱,以及稻米膠體脫水濃縮,使其吸水性降低,硬度增加,所以貯藏穩定性增強,對長期保管有利。但在長期保管中,每經過一個高溫季節,其種用品質和食用品質即逐年下降。因此,稻谷貯藏要注意推陳貯新。
(4)對高溫抵抗性較弱。稻谷膠體結構疏松,每經高溫或發熱,就會引起品質劣變。當稻谷收割后沒有及時脫粒干燥就進行堆垛,垛溫上升到60℃,谷粒開始變黃。米粒呈黃色,亦稱黃粒米、漚黃谷。如果垛溫上升到70℃,谷粒全部變黃。稻谷在貯藏過程中,發熱次數越多,黃變率增加越快。隨著貯藏期的延長,雖未發熱霉變,也會加重變黃。貯藏2年,黃變率5%以下,貯藏3~7年,黃變粒占5%~10%。
(5)危害稻谷的害蟲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麥蛾、赤擬谷盜和鋸谷盜等。每年春暖以后,約在4~5月害蟲便開始繁殖危害,蟲峰期發生在每年高溫季節。
(6)寄附在稻谷上的微生物絕大多數是中溫、中生、好氧性微生物。高水分的稻谷發熱霉變是由放線菌、細菌、酵母菌以及霉菌中的根霉、毛霉所引起,低水分的稻谷發熱霉變則是由干生性的霉菌如灰綠曲霉群活動引起的。
2.稻谷的貯藏方法
(1)嚴格控制稻谷入庫質量新入庫的稻谷,雜質不超過0.5%,水分不超過13.5%。粳稻入庫安全水分可比秈稻適當放寬0.5%~1%。將糧食的含水量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內,是確保貯糧安全的首要措施,所以無論是對糧庫還是對農戶而言,嚴把入庫糧質關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強通鳳降溫稻谷對高溫的抗性差,糧溫高,品質劣變速度快,特別是夏糧入庫,正值高溫季節,要利用機械通風,及時散發谷堆內濕、熱。秋稻入庫后,要抓緊時機,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天氣,降低糧溫,在降溫的同時,要防止糧面結露。
(3)適時密閉貯藏對于一般低水分的稻谷,要在春暖以前做好密閉防潮工作,密閉貯藏可延緩糧溫回升,有利于安全度夏。
(4)夏糧入庫后,可采用自然缺氧貯藏、雙低貯藏或緩釋熏蒸技術即在密封糧堆內,按每立方米用磷化鋁2~3克的劑量,采用0.07毫米聚乙烯薄膜制成小袋將藥劑包好,然后埋藏在糧堆上層,待磷化氫緩慢釋出,防止蟲害和抑制微生物的發生。
(5)稻谷入庫時要做好倉庫和器材的清潔消毒工作入庫期間和入庫后要注意防止害蟲感染,一旦發現有蟲,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除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