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8月23日進入處暑節氣,“處”有終止的意思,故“處暑”到來表示炎熱的暑天要終止了。處暑是高溫下降的一個轉折點,預示氣候要變涼了。在我國許多地方,處暑就意味著涼秋的開始,但是有的地方也會出現“秋老虎”的短暫高溫天氣。
在農作物生長方面,隨著氣溫的轉涼,素有“秋不涼,籽不黃”之說。多種春作物將進入成熟階段,正好處暑后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養分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到晚上貯存起來,有利于莊稼的成熟。因此各地流行著“暑禾田連夜變”、“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的農諺。就水稻生產來說,處暑時早稻很快就要收獲了,主要是晚稻正處于田間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時期。
晚稻生產有雙季晚稻和單季晚稻之分,這兩種晚稻的生育期和營養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它們的施肥,尤其氮肥的施用時期是有明顯區別的,要根據晚稻的兩種類型分別進行施肥調控:
雙季晚稻(后季稻)的施肥
雙季晚稻由于生育期較短,分蘗時就開始穗分化,并在穗分化中進入分蘗盛期,一生中出現一次明顯的吸收高峰,即在移栽后2~3周形成吸肥高峰,比單季晚稻的吸收峰集中而提前,也是屬于重疊型。由于晚稻前期水溫和土溫高不利于根系的吸收,因此,對雙季晚稻要注意增加穗肥,在幼穗分化-減數分裂期分2次進行。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花期施氮肥要控制分次進行。因為后期氣溫下降較快,過多的氮肥既會引起水稻貪青,推遲成熟而減產,也會加重病蟲害的發生。根據以上特點,在雙季晚稻施肥技術上采用基肥與追肥,穗分化期適量分次施追肥,在保證安全齊穗的條件下,后期看苗補施粒肥,可望獲得較好的增產效果。
單季晚稻的施肥
單季晚稻生育期較長,一般在大田的生長期為100~130天。單季晚稻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是屬于分離型,這種類型晚稻的吸肥有兩個高峰期,一個出現在分蘗期,另一個出現在幼穗分化期,并且后期吸肥高峰比前期高,這表明單季晚稻的穗肥更重要。晚稻在拋秧和移栽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基施氮肥的適宜比例在40%~50%,可保持較高的分蘗成穗率,群體的發育也比較合理,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光合物質的積累與運轉,獲得適宜的穗粒數和千粒重。假設施氮總量為12~14kg/畝,拋秧栽培的施氮比例為:基肥∶蘗肥∶穗肥=40%∶30%∶30%,移栽施氮肥的比例為:基肥∶蘗肥∶穗肥=50%∶30%∶20%。
總之,雙季晚稻與單季晚稻在氮肥施用時期上有差異。前者的原則是:適當重施分蘗肥,體現前促、中控、后保的原則;但是前促不能造成秧苗過旺,無效分蘗多的不良后果。后者要體現前穩、中攻、后補的原則;前期適當控制,重點攻大穗,追肥可分2~3次進行。
另外,晚稻田比早稻田容易出現缺鉀現象,晚稻施用鉀肥對于壯苗生長和后期抗稻瘟病很重要,也有利于增加穗數、穗粒數和產量的提高。每畝施鉀量以4~6kg為宜。施用時期可以作一次基肥,或以50%作基肥和50%作穗肥施用更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