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學名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鱗翅目,螟蛾科。別名鉆心蟲。分布在我國南方、北方各稻區。
寄主 水稻、玉米、甘蔗、粟、蠶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麥、紫云英等。近年該蟲為害仍然嚴重。
為害特點 水稻分蘗期受害出現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現枯孕穗和白穗;灌漿期、乳熟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風易倒折。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為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漬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也漸死,稱為枯梢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的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別于大螟和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形態特征 成蛾 雌體長14—16.5mm,翅展23—26mm,觸角絲狀,前翅灰黃色,近長方形,沿外緣具小黑點7個;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紡錘形。雄蛾體長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個,下面生小黑點3個,腹部瘦圓筒形。卵長1.2mm,扁橢圓形,卵塊由數十至200粒排成魚鱗狀,長13—16mm,寬3mm,乳白色至黃白色或灰黃褐色。幼蟲6齡左右。末齡幼蟲體長20-30mm,頭部除上領棕色外,余紅棕色,全體淡褐色,具紅棕色條紋。蛹長10—13mm,米黃色至淺黃褐色或褐色。區3—4代,20—24℃地區4—5代,高于24℃地區5-6代。以4齡以上幼蟲在稻樁、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莖稈內、雜草叢、土縫等處越冬。氣溫高于11℃時開始化蛹,15—16℃時成蟲羽化。低于4齡期幼蟲多在翌年土溫高于7℃時鉆進上面稻樁及小麥、大麥、蠶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莖稈中;均溫10—15℃進入轉移盛期,轉移到冬季作物莖稈中以后繼續取食內壁,發育到老熟時,在寄主內壁上咬l羽化孔,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鉆出。有趨光性,喜歡把卵產在幼苗葉片上,圓稈拔節后產在葉寬、稈粗且生長嫩綠的葉鞘上;初孵幼蟲先鉆入葉鞘處群集為害,造成枯鞘,2—3齡后鉆入莖稈,3齡后轉株為害。該蟲生活力強,食性雜,耐干旱、潮濕和低溫條件。主要天敵有卵寄生蜂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