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發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近年來,在各地稻區普遍發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較大。
一、發病規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內或健谷穎殼上越冬。次年7-8月,當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適宜條件時,即可萌發產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穎。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頭,后期侵入幼嫩穎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穎殼合縫處露出淡黃色菌塊,后膨大如球,包裹全穎殼成墨綠色,最后龜裂,散出墨綠色粉末。
二、影響發病因素
1.氣候條件。氣候條件是影響稻曲病菌發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溫度為24℃-32℃均能發育,以26℃-28℃最為適宜,34℃以上不能生長。同時,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風雨侵入花器,因此影響稻曲病菌發育和侵染的氣候因素以降雨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間濕度大,日照少一般發病較重。
2.品種。一般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發病重;稈矮、穗大、葉片較寬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適宜密植的品種,有利于稻曲病的發生。此外,穎殼表面粗糙無茸毛的品種發病重。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過大,灌水過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穎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長茂盛,若氮肥施用過多,造成水稻貪青晚熟,劍葉含氮量偏多,會加重病性的發展,病穗病粒亦相應增多。
三、防治對策
1.選用抗病品種。淘汰感病品種,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品種和比較抗病品種。
2.消滅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時,結合防治紋枯病,撈除浮渣,消來越冬菌核。并做好種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屢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強氯精浸種12小時。
3.合理追肥,科學管水。在施肥上應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強稻株抗病能力,切忌遲施、偏施氮肥。在水漿管理上宜干干濕濕灌溉,適時適度曬田,增強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間濕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4.適時噴藥防治。老病區或雜交稻種植集中的地區,或水稻在抽穗場花遇到雨日多、濕度大的天氣,應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d及時噴藥防治,一般每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對水70kg噴霧。或在始穗前6d左右每畝用50%甲基托布津加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