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品種遺傳性比較穩定,但一個優良品種經過多年推廣種植后,由于外界與人為因素影響,其優良整齊的群體會發生變化,從而使品種由純變雜,品種由優變劣,抗逆性降低,產量下降,其主要混雜原因如下:
1、機械混雜。在水稻浸種催芽、播種、移栽、收獲、脫粒、曬種、貯藏、運輸等一系列生產流通過程中,人為疏忽,沒有認真執行操作規程,都容易造成品種間甚至種間的混雜。其次前作和雜草種子的自然脫落,或者施用混有作物和雜草種子的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都可造成機械混雜,直接降低了品種的純度,影響到品種生長整齊度和豐產性。
2、生物學混雜。一般情況下,水稻的自然雜交率一般在4%左右,因此水稻優良品種多年種植不進行提純復壯,由于與其它品種進行的自然雜交等自然因素都可使優良品種下代植株性狀發生分離,雜株增多,品種退化。
3、環境條件不良與栽培管理不當。一個水稻優良品種的優良性狀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栽培條件下形成的,即良種與良法要配套,良種才能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如果不能保證一定的環境條件,優良品種由于自然選擇使品種產生適應性變異,適應性強的個體往往豐產性較低,年復一年,適應性強的個體增加,就會導致品種逐步退化、變劣。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