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日,由安徽農科院水稻所、上海農科院作物所與韓國首爾大學合作開展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氮肥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種的引進及利用研究”獲得突破,該項目有效解決了氮肥高效利用水稻遺傳育種的障礙,其培育出的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種較普通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
統計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平均僅在28%―37%之間,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5―20個百分點,約有63%―72%的氮分別以N2、N2O等形式排入環境而損失,造成大氣污染及江河湖泊的富營養化。“氮肥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種的引進及利用研究”項目通過國際合作,引進特異性種質資源及相應評價與鑒定技術,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種協優3026,篩選出了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種協優9019及K優52,并形成了從氮高效利用品種選育到肥料篩選以及施肥技術的改進等系列研究成果。該項目的研制成功,在保證糧食總產不斷提高的同時,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水稻生產投入成本,減少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實踐證明,該項目在中低產田地區推廣效果更為顯著。新品種“協優9019”,氮素利用效率比汕優63高10%以上,平均畝產573.1公斤,比汕優63增產14.1%,增產幅度在11.85%―16.26%之間。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科研+公司+農戶”的模式,在我省累計推廣200多萬畝,取得直接經濟效益2億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