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我縣正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危害。降水異常偏少、氣溫異常偏高、水汽蒸發量大、持續時間長是我縣干旱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據氣象預測,我縣秋、冬、春連旱極有可能蔓延到初夏,全年前旱后澇、旱澇并存。干旱是限制稻作生產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前期干旱,將給水稻生產帶來育秧困難和無法按節令栽插;中期陰雨連綿、洪澇、光溫不足,將使水稻生長緩慢、有效分蘗減少,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流行爆發的可能性加大;后期遭遇低溫冷害和澇災,將嚴重影響結實,加大空秕率,導致穗瘟危害和植株易倒伏,影響稻谷產量和米質。由于連續干旱,氣溫較高,有利于蟲卵越冬,各稻區的蟲口基數較大,稻飛虱、水稻螟蟲、粘蟲等蟲害也容易發生。為使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中的水稻產業有序推進,結合我縣旱情實際,特制定以下抗旱應急技術措施。
一、因地制宜,水改旱作,準備旱作種子。根據全縣旱情狀況,分級處理不同旱情,確保農業抗旱生產。對于水源不足、嚴重干旱的地區,如常年的雷響田、臺田、梯田;建議水改旱作,提前準備雜交玉米、馬鈴薯等旱作的種子(種薯)。
二、選用耐旱品種。選擇前期發育旺盛、生產快速、根系較發達的組合,如II優838、II優162等在適宜地區進一步擴大雜交水稻種面積,同時采用旱育稀播技術,淺水移栽、濕潤管理、灌水管理措施。
三、適當推遲水稻育秧的時間,巧結雨水栽秧。對于有育秧水源,但栽秧水源不足的地區,可以適當推遲育秧時間10-15天,同時推后栽秧時間10-15天,以確保水稻適齡壯秧移栽,接續雨水生長。在操作上要注意,1、選用耐旱高產早熟品種,適當推遲水稻育秧時間,培育耐旱壯秧。2、采取旱育密植方式栽種管理。按旱育方式準備苗床、催芽、播種,使用抗旱劑,大田移栽時加大移栽密度,多插基本苗,增加群體葉面積,提高光能利用率。
四、推廣旱育稀播技術,培育帶蘗壯秧。推廣旱育秧稀播技術是打贏水稻抗旱奪豐收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早中稻播種育秧已基本結束,各地要早作準備,采取補助種子及相關物資的辦法,動員廣大農戶推廣旱育秧稀播技術:播前采用10%的鹽水精選種子,擴大苗床面積,降低播種密度,育足壯秧,提高秧齡移栽彈性。
在旱育秧技術上,借助“旱育保姆”拌種和噴施多效唑等輔助措施,提高秧苗素質,增加秧齡彈性。具體做法為:
1、通過擴大育秧苗床面積,減少單位面積的播種量,有效增大適期早播秧苗的秧齡彈性,提高秧苗素質,既可提高單產,又可解決前期無水插秧的矛盾;
2、秧田采用全旱管理,培育帶蘗或多蘗壯秧,增大秧齡彈性,有水就適時插秧,缺水則可延后一段時間再插;
3、化學調控延長秧齡,3葉期后視情況噴施1~2次多效唑,既控制秧苗徒長,又增強秧齡彈性,防止老苗;
4、在缺水地區盡量采用中早熟品種進行晚育晚插,接上雨水;
5、對于超齡老秧,葉齡超過8葉的秧苗,其技術是靠插不靠發,通過增加栽插叢數或叢苗數來保證有效穗數。
五、抗旱栽秧的補救技術措施。可采用全旱整地、節水栽秧、插“跑馬秧”和寄秧的辦法。
1.全旱整地。全旱整地技術的普通做法是:采取旱旋耕、旱耕地、旱平整等全旱作業,田面平整度要求高低差不過寸。
2.節水栽秧。普通做法是過水插秧,即在全旱平整地的基礎上,采取邊灌水、邊拉板找水平、邊插秧的“三邊”作業。免去了泡田用水,節減了插秧用水和活棵用水。插秧方法一般是人工手插,亦可機插,或拋、擺、點栽均可。節水栽培的栽插密度應適當增加單位面積穴數20%左右。
3.插“跑馬秧”。采用先灌水泡田,隨即進行耕、耙、耖,接著插秧。插完一塊田后,將水放到另一塊田里,照樣進行整地插秧。[pagebreak]
4.寄秧。如秧齡已足,遇旱不能及時插秧的,為防止秧苗老化拔節,可把秧苗拔起暫時密寄在有水的田里,等到大田有水時再正式插秧,這樣可使大田插秧期延長20天左右。
六、切實做好病蟲害監測與防控。持續干旱,為病原菌的越冬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果后期的雨水相對集中,出現高溫高濕的情況下,將為病害的發生提供最為有利的氣候條件,出現病害的爆發流行成為可能。因此,做好前期的監測預警、科學制定預案、開展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蟲害為害可能造成的損失。
1.稻飛虱:重點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及時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齡若蟲高峰期施藥,當若蟲數量激增或出現短翅型成蟲時即應及時噴藥防治,選用10%吡蟲啉10克/畝、25%阿克泰2-4克/畝、70%艾美樂3-5克/畝、25%吡蚜酮25-30克/畝、40%丙溴磷100-120毫升/畝、25%撲虱靈20-25克/畝等藥劑。施藥時要連片聯防,必要時要出動機防隊大面積范圍統防統治。
2.稻縱卷葉螟:抓住幼蟲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藥,采取“治早治小”的策略可選用內吸性:40%丙溴磷乳油100-120毫升/畝、1.8%阿維菌素50毫升/畝、5%銳勁特40-50毫升/畝、48%樂斯本乳油60毫升/畝、50%殺蟲單100-120克/畝等。
3.水稻螟蟲:第1代螟蟲的防治重點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別是中稻秧田。掌握好防治適期,在螟蟲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階段用藥。選用藥劑為1.8%阿維菌素50毫升/畝、48%樂斯本乳油60毫升/畝、50%殺蟲單100-120克/畝、5%銳勁特40-50毫升/畝等。
4.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可發生。在栽秧前3-5天用75%三環唑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在抽穗5-10%時用75%三環唑粉劑、40%稻瘟靈或40%富士一號乳油噴施,5-7天后再噴施第2次,以防穗頸瘟的危害。
5.白葉枯病:防治該病可用25%葉枯寧可濕性粉劑100克,加農用硫酸鏈霉素20-25克加水50千克噴施一畝;或用25%葉枯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200-4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6.紋枯病、稻曲病:采用具有內吸、保護和治療作用的井岡霉素。每畝可用5%的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進行噴霧。在水稻破口期前5-7天防治第一次,齊穗期再防治一次可兼治稻曲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