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生產是糧食生產的重要方面,是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關鍵。水稻生產上加強秧田中后期管理,不失時機地做好栽前準備,搞好水稻移栽,努力提高移栽質量,措施上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秧田培管,培育健壯秧苗
今年水稻育秧工作總體較好,育秧技術培訓早,壯秧措施到位率高,秧苗出苗齊整,長勢比較理想。但還有少數農戶培肥不當,揭膜不及時,揭膜后培管未跟上,加之近期干旱少雨,秧苗滯長,葉色偏淡。要認真分析當前秧苗生長特點,指導農戶因苗制宜,加強以補水、補肥(素)。防病治蟲為主要內容的秧田培管,努力培育壯秧。對中午前后出現卷葉的秧田,要求傍晚前后補澆一次透水,育秧時未使用生物鉀的,結合澆水每畝大田苗床用200ml生物鉀肥。提高秧苗素質,控制病蟲危害,同時秧苗栽后活棵快,分蘗早。
二、及時耕翻曬垡,施足基肥
前茬作物收獲離田后,要搶抓晴天,耕翻曬垡,熟化土壤,同時要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適量氮、鉀,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基肥用量一般占總用肥量的30-35%,水稻專用肥50公斤同時畝用生物鉀肥200ml-300ml,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適期移栽,全面推廣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
按照葉齡、秧齡,做到適期移栽,旱育稀植秧齡掌握在55天左右;力爭5月25日前基本完成。全面推廣高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強調提高莖蘗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產群體.主要措施是嚴格控制基本苗,降低群體起點,控制高峰苗,減少無效分蘗,協調穗、粒關系,進一步提高單產。要求旱育稀植每畝基本苗4.5萬左右,行距擴大到20cm以上,株距保持16cm。
四、加強移栽管理
移栽管理著重抓好四點:一是加強水漿管理,采取淺水活棵,遇大雨或連續陰雨要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防止長期箍深水;直播稻在播種后灌跑馬水,促出苗,確保一播全苗。同時要清理溝系,做到能灌能排。二葉一心期建立淺水層促進早生分蘗。二是早施分蘗肥,栽后5-7天畝施尿素10-12公斤,根據秧苗長勢可在九葉期施好平衡肥,一般畝用尿素5公斤。三是選用高效對路除草劑防除田間雜草,用藥后保持淺水層5-7天,直播稻由于草相復雜,危害較重。除播后苗前化除外,可視田間雜草發生情況,在播后20-25天再進行一次補治。四是因苗、因天制宜,指導農民群眾用好生化制劑促轉化。遇肥水管理不當或異常天氣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僵苗不發,要及時噴施綠豐源、豐力寶等生長調節劑,促進秧苗轉化;如發生紅葉現象,要盡快用好生物鉀肥,這是近年來解決水稻紅葉現象,確保秧苗正常生長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