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水稻爛秧在鹽津縣稻區都有發生,嚴重時造成秧苗不足,延誤農時,影響栽插季節和產量,故防治爛秧,是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環節。
1、癥狀。爛秧種類復雜,可分為生理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大類。
(1)生理性爛秧。爛種:指未萌發谷種,落田后腐爛。爛芽:芽谷落田后未轉青即死亡。通常幼芽彎曲,漸變黃褐色,生長停滯;嚴重者幼根腐爛,幼芽變褐枯死;受害輕者,當天氣轉暖后,幼芽基部轉現綠色,重新抽出葉片,逐漸恢復生機。有青枯死苗和黃枯死苗兩種現象。青枯死苗:秧苗期低溫陰雨持續時間長,當天氣一旦驟晴,往往迅速出現青枯死苗。先是新葉筒卷,隨后其余葉片卷成針狀,基部呈污綠色,葉色較青綠,最后整株萎焉,成片枯死。黃枯死苗:秧苗低溫陰雨持續時間短,往往緩慢的出現黃枯死苗,一般是秧苗葉片變黃褐色成堆枯死。
(2)侵染性爛秧。立枯病:多在半旱秧、旱秧、和塑料薄膜育秧的田塊中成堆發生。出苗前后,幼芽和幼根變褐,扭曲,腐爛;2、3葉期,根色不鮮,逐漸變黃褐色,莖基部變褐,軟化腐爛,隨后心葉萎垂卷縮,全株青枯或變黃褐色枯死。病苗基部長出白色、粉紅色或黑色霉狀物。綿腐病:多發生于水秧田,先在幼根、幼芽基部穎殼破口出產生乳白色膠狀物,隨后向四周長出白色絮狀物,以后呈現褐色或污綠色,受害幼芽逐漸變褐枯死。
2、防治方法
(1)精選谷種:浸種前,做好選種、曬種工作,使種子純、凈、鍵,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生命力。
(2)選好與整好秧田: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較高,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田塊。整地力求精細,要達到“面平、溝深、排灌暢、通氣好”。
(3)提高浸種催芽技術:浸種催芽時,溫度要掌握適當。要求做到:高溫36℃―38℃露白轟頭,適溫30℃―35℃穩催芽,降溫20℃―25℃薄攤練好芽。使種芽達到齊、勻、短、狀。
(4)提高播種質量:根據品種特性,確保播種適期、播種量及秧齡。播后要有3―5個晴天,利于扎根現芽。播后“塌谷蓋灰”,既保溫,又增肥。
(5)加強秧田肥水管理。科學管水:播種至現芽前以通氣供養為主,秧田畦面要保持濕潤,以利長根扎根;2、3葉期以保溫防凍為主,可淺水勤灌,防止死苗;3葉期以后,可寸水護苗。播種后7―10天,要做好四防,即防低溫、防雨水、防秧板曬白、防秧板積水。管好秧田水,要做到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的人糞尿和磷肥混合為宜。追肥要分次施,齊苗后施“破口扎根肥”,5葉期早施“斷奶肥”,促進發根長葉。
(6)藥劑防治:播種前,每平方米澆灑50%代森銨700―800倍液1.5―2.0公斤。在秧苗一葉一心期,每平方米秧畦澆灑65―70%敵克松1000倍液2―3公斤。
(7)急救措施:發現爛秧時,立即換用清水,而后排干,通氣增溫,促進秧苗迅速扎根。同時,加施腐熟稀薄人糞尿,促進秧苗正常生長。對以綿腐病為主的秧田,秧田還清水灌溉2―3次。或者排水落干,再用5000倍的敵克松液,每畝澆灑1000―1200公斤,或用2000倍硫酸銅液,每畝噴100公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