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日,有個別小麥種植戶反映小麥的麥尖發黃,葉鞘出現淡黃色小斑點,根部出現紋理交錯的斑紋狀黃色斑紋,通稱“花稈”,嚴重的出現深褐色腐爛。這是小麥紋枯病的典型癥狀。據了解,種植戶未對麥種進行任何藥劑處理的發病較為嚴重。小麥紋枯病又稱立枯病、尖眼點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葉鞘和莖稈。小麥發芽后,芽鞘受病菌侵染變褐最后腐爛枯死。在3~4葉期時葉鞘上先產生淡黃色小斑點,后發展成典型的黃褐色梭形或眼點狀病斑。病部逐漸擴大,顏色變深,并向內發展延及莖稈,基部莖節腐爛,幼苗不抽新葉,猝倒而死亡。小麥的紋枯病一般有兩個發病高峰期,小麥紋枯病的發生流行具有冬前和拔節期二個發病高峰,而冬前病害的發生程度又直接影響到后期病害與危害程度。因而重點控制前期、延緩病原菌侵染期和麥株發病期,降低病害嚴重度和危害損失,發病率高的重病田塊應結合冬前和早春防治措施。小麥的紋枯病可分兩個時期進行防治:在發病初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和返青期(3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藥劑防治。即每畝用50毫升井崗?蠟芽菌+15毫升海綠素或10毫升申嗪霉素+5毫升愛多收+20克磷鉀動力對一桶水進行噴霧,間隔5~7天,連續2~3次為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