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我縣小麥已進入揚花灌漿期,全縣小麥長勢良好,畝穗數、穗粒數顯著高于常年,單產有望比去年增產50公斤以上,大豐收在望。但是小麥后期還面臨著干熱風、風雹災、病蟲害等多種自然災害,為有效防災減災,確保我縣小麥豐產豐收,特制訂本預案。一、小麥后期主要災害種類及防控目標㈠干熱風。干熱風是小麥生育后期一種主要氣象災害,常對小麥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干熱風是指溫度高于30度,空氣相對濕度低于30%,風力大于3級,嚴重影響小麥灌漿的一種自然災害,是我縣常年影響粒重提高的重要因素,需要采取技術措施防控干熱風危害,盡量把干熱風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其防控目標:干熱風影響千粒重降低程度控制在2克以下。㈡風雹災。風災指風力大于7級以上,造成小麥倒伏的一種自然災害,特別是今年群體偏大(畝穗數50萬以上)的麥田,小麥倒伏的危險趨勢較為嚴重,我縣群體偏大麥田約30%;雹災指小麥收獲前發生冰雹造成小麥減產的一種自然災害。其防控目標:采取技術措施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加強天氣預測預報提早收獲,盡量躲避冰雹危害。㈢病蟲害。小麥后期主要病蟲害有蚜蟲、白粉病、銹病。其防控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強化“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大力推廣 “一噴多防”技術,突出重點病蟲、重點時期、重點區域,強化責任、落實細節,重點防控小麥條銹病、白粉病、麥蚜等,把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㈣小麥“老來雨”。小麥“老來雨”指小麥在灌漿后期遇雨,雨后猛晴,氣溫突然升高,使小麥在1―2天內枯死的現象,也叫“青枯”、“通熟”。是造成小麥減產的一種自然災害,在我縣發生機率不高,其防控目標:在灌漿期通過噴施葉面肥提高灌漿速度,促進小麥早熟,減輕 “老來雨”對小麥造成的危害。二、主要技術措施㈠防治干熱風技術。小麥后期推廣超常量噴施磷酸二氫鉀技術是減輕干熱風危害的重要技術措施,在灌漿期每隔七天噴一次連噴2-3次,可提高小麥千粒重3-5克。㈡防止小麥倒伏技術。小麥倒伏分為根倒伏、莖倒伏。根倒伏是由于根系發育不良,根少根弱,入土較淺,頭重腳輕,一遇風雨,連根拔起,引起倒伏;莖倒伏是由于莖桿基部節間機械組織發育不良,或者節間過長細弱,擔負不了上部的重量發生彎曲,引起倒伏。小麥后期防止倒伏主要是科學澆好小麥灌漿水,掌握澆小水、無風天澆水,收獲前15天停止澆水,噴施鉀肥,提高小麥抗倒能力。㈢防治病蟲草害技術。1、銹病、白粉病。要加強和完善病害監測和防治防控方案,繼續推廣“準確監測,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治經驗,力求早發現、早防治,以保證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絕不能造成蔓延危害。如果條銹病發生,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應立即組織大面積應急防治。2、及時拔除禾本科惡性雜草。節節麥、雀麥禾本科雜草等比小麥成熟早,其種子隨著不斷成熟而自行脫落,到小麥成熟大部分種子已基本落地。因此,要將禾本科惡性雜草徹底拔除干凈,并帶出田外,將其消滅在結籽之前。3、大力推廣“一噴多防”技術。加強對麥蚜、白粉病、條銹病、小麥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防治蚜蟲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辛硫磷、10%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在這些藥液中加20%三唑酮再加入葉面肥按500-1000倍稀釋的倍數混合噴霧,可以同時防治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葉枯病等,達到一噴多防的效果。㈣大力推廣機械搶收技術。6月上中旬是我縣小麥成熟期,同時也是風雹災多發期,減輕或規避風雹的危害要樹立搶打搶收意識,推廣聯合機械收獲技術,確保全縣在三天之內機械收獲完畢三、保障措施1、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書記張躍峰任政委,縣長謝繼??任指揮長,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曉光任副指揮長,發改局、農辦、縣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財政局、農牧局、水利局、農辦、科技局、國土局、糧食局、統計局、氣象局、縣社、人行、保險公司、供電公司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小麥后期防災減災工作指揮部(名單附后),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牧局,具體負責制定小麥后期防災減災防控預案,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落實抗災減災資金、督查落實等項工作。各鄉鎮要把小麥防災減災做為今后一個月“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增加責任感、緊迫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確保把防災減災工作落實到實處。[pagebreak]2、強化責任分包。對小麥后期防災減災工作實行縣級領導包方,千名干部包村,百名技術人員包戶責任制,細化工作內容、目標,明確責任。包方縣級領導深入基層解決農民群眾在小麥防災減災中實際問題,駐村組織指導時間不少于半個月,對所分包示范方小麥后期防災減災措施落實負總責。從縣、鄉抽調1000名業務精干、服務能力強的干部分包277個村,包村干部要在小麥揚花灌漿至收獲一個月時間駐入分包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向農民提供信息、技術、物資等系列化服務,指導農民加強小麥后期管理,立足抗災奪豐收。包戶技術人員要加強對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對農民廣泛開展全程技術跟蹤的“零距離”服務,做到服務到田間、指導到農戶、技術到地塊,全面提高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3、強化監測預警。氣象、農業部門要突出做好氣象預報及小麥病蟲害監測,氣象部門要準確掌握短期(3天)、中期(10天)、一個月內的每天溫度、濕度、風力、降雨等預報,農業部門采取系統監測和大面積普查相結合的措施,掌握病蟲害動態,重點掌握銹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按照要求及時上報有關情況,同時要準確發布氣象預報信息,氣象部門每三天出一期氣象預報信息,發放到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手中;農業部門每周出一期病蟲預報預警信息,發放到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手中,由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向農民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保證災害信息進村入戶,指導農民科學管理。農業部門要在小麥高產創建示范方,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活動,建立小麥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區,推廣小麥病蟲害“一噴多防”技術,實現技術的綜合配套和服務機制的創新。大力扶持發展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提高病蟲害防治組織化水平,增強輻射帶動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為我縣小麥生產防災減災發揮應有作用。4、強化宣傳培訓。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明白紙等新聞媒介,加強小麥后期防災減災工作宣傳,加大預防小麥后期自然災害的宣傳力度,特別要宣傳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的先進事跡,營造小麥防災減災工作良好氛圍。縣電視臺要開設小麥后期防災減災專欄,舉辦技術講座,宣傳農民在防災減災的先進做法和經驗。農業部門要把小麥后期防災減災預案印制成手冊發放到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手中,人手一冊,并組織專家技術培訓團,有計劃地組織農民培訓,把重點技術講授給農民,做到村村有技術人,戶戶有明白人。5、強化督導考核。縣委、縣政府督查室要制定小麥后期防災減災工作考核目標,細化考核內容,實行百分考核制,要定期進村入戶進行檢查,特別要對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每周出一期督查簡報,對工作扎實、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進行通報表彰,對工作不扎實、不積極、防災減災措施落實不力的通報批評,進一步調動包村干部和包戶技術人員積極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