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去年11月初至今年2月,冬小麥主產區發生多次降溫降雪天氣,寒潮次數多,氣溫降幅大,低溫時間長,冬小麥越冬提前15~20天。今年入春以后,主產區氣溫持續偏低,冬小麥返青較常年晚10~15天,拔節晚7~10天,抽穗晚5~10天。近期,小麥主產區氣溫總體平穩,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都在30℃以下,預計冬小麥收獲推遲5~7天,小麥灌漿期與常年基本相當。
目前,小滿已過,芒種將至,“小滿不滿,芒種開鐮”。西南麥區冬小麥已收獲結束,長江中下游冬小麥收獲全面展開;黃淮、西北、華北冬小麥進入灌漿中后期?傮w看,入夏以來,主產區氣溫適宜,墑情較好,非常有利于籽粒灌漿,對小麥生產十分有利。
當前,距離小麥收獲還有一周左右的時間,是小麥生產的關鍵時期。據分析,小麥灌漿中后期如果遭遇“干熱風”,對小麥產量形成極為不利。一般輕級干熱風可導致小麥千粒重下降1~3克,減產5%~10%;重級干熱風會使小麥千粒重下降4~5克,減產10%~20%。同時,如果小麥中后期出現持續陰雨寡照,日灌漿速率將減少0.5~0.6克,千粒重將明顯下降。特別是遇到雨后猛晴和高溫天氣,容易造成小麥青枯早衰,灌漿提前結束,籽粒不飽滿。與此相反,如果后期光照充足,最高氣溫在26~30℃,且晝夜溫差大,日灌漿速率將提高0.3~0.4克,千粒重進一步提高還是有可能的。因此,延長灌漿時期、提高灌漿強度對小麥增產至關重要。
針對今年小麥生產特點,在小麥灌漿中后期要突出做好小麥保根、保葉和防早衰、增粒重,力爭夏收小麥獲得較好收成。
一是“一噴三防”,養根護葉。要特別注重“一噴三防”對防病、治蟲、防干熱風、增粒重的重要作用,把“一噴三防”作為當前小麥田間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別是華北、西北等地沒有實施“一噴三防”的麥田,要抓緊落實。強化抵御干熱風,養根護葉,延緩衰老,提高灌漿速度,增強灌漿強度,提高千粒重。
二是防控病蟲,蟲口奪糧。要以防治小麥蚜蟲、吸漿蟲等病蟲害為重點,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監測預報,抓住防治適期,及時、科學、有效防治;要搞好統防統治服務,確保防治到位。
三是適期收獲,“龍口”搶糧。小麥蠟熟末期,粒重最高,不易落粒,是人工收割的適宜時期,完熟初期易于機械脫粒,是機械收獲的適宜時期。由于今年小麥收獲期推遲,小麥遭遇“爛場雨”的可能性增加,要突出抓好搶收,努力做到成熟一塊收一塊,抓緊晾曬,有效預防“爛場雨”,做到“龍口”搶糧,顆粒歸倉。
四是搶種下茬,抓好秋糧。由于今年小麥收獲期推遲,加之雨季將至,對下茬作物播種可能造成一定影響。要搶種秋糧,合理安排品種布局,部分地區可適當種植早熟品種,確保秋糧生產安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