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麥類白粉病也是我縣麥類作物上常見的病害,近年,由于田間麥株群體的增加,麥田水肥條件得到改善等原因,引起小麥白粉病逐年加重的趨勢。大麥,小麥,燕麥都有發生,以大,小麥為害重。
(一)發生及流行條件
1品種抗病性。目前種植的小麥品種對白粉病的抗性雖有明顯差異,但多數抗病能力不高,這是小麥白粉病發生的先決條件。
2病原。小麥白粉病菌生理小種有32個。各地所存在的優勢小種對當地小麥品種的毒力強,則是病害發生的主要依據。
3氣象條件。在感病品種和菌源同時存在的年份,凡春季氣溫回升較快,濕度偏高時,有利于病害流行。
4栽培管理。水肥條件較好,氮肥過多,植株生長過密,貪青徒長,通風透光不良,或水肥條件很差,植株生長衰弱,細胞缺水失去膨壓,抗病性下降,發病均重。
(二)防治方法: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藥劑和栽培措施為輔,狠抓常發病區,兼顧一般發病區。
1種植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
2栽培防病。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鉀肥的科學搭配。濕度較大地塊,要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利于麥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麥收后要及時深耕滅茬,清除病殘體和自生麥苗,以減少秋苗期的菌源。
3藥劑防治
種子處理:在麥苗發病較多的地區,可用種子重量的0.12%的25%粉銹寧拌種,能有效地控制麥苗發病,減少越冬病菌,并能兼治苗期銹病及各種黑穗病。
田間噴藥:一般于小麥孕穗至抽穗前進行。常用藥劑主要有25%多菌靈500倍液,50%托布津800-10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每畝35 -50g 或20%粉銹寧乳油50-75ml,兌水50 -75kg 噴霧,一般噴三次以上,每次間隔7-10天。
三麥蚜
麥蚜是麥類作物經常發生的一類害蟲,主要有麥長管蚜,禾谷縊管蚜,麥二叉蚜,我縣以長管蚜為主。麥蚜寄主主要有大麥,小麥,燕麥和玉米等,麥長管蚜還能為害水稻及禾本科雜草(看麥娘,早熟禾等)。麥蚜吸食植株汁液,影響作物發育,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使葉片發黃,植株矮化,分蘗減少,嚴重影響產量。
(一)發生規律麥長管蚜以無翅胎生成蚜或若蚜在麥株心葉或葉鞘和各種禾本科雜草,以看麥娘,早熟禾的心葉里過冬,但越冬后,若蚜并非真正進入越冬狀態,如果天氣暖和,仍能爬上麥苗活動為害。越冬蟲在次年2-3月氣溫上升開始活動,先在麥下部葉片,葉鞘及心葉處為害繁殖,因長管蚜性喜光照,較耐潮濕,隨麥苗伸長而向上移動,抽穗后則集中穗部為害。小麥灌漿期市麥長管蚜繁殖最快,為害最猖獗的時期,蚜量急劇上升,并大量產生無翅胎生雌蚜。麥收后,遷到蘆葦,狗尾草等雜草上合玉米等作物上生活繁殖,冬播麥苗出土后,又陸續遷到麥苗上繁殖危害。
(二)發生與氣象,天敵的關系
1氣候當平均氣溫超過 28℃ 或低于 6℃ 以下時,田間蟲口顯著下降。在7 -27℃ 蟲口上升,以20 -22℃ 時繁殖最快。一般凡10-11月間氣候條件少雨低溫的年份,蚜害就重。而多雨高溫則不利其發生。
2天敵:麥蚜天敵有瓢蟲,食蚜繩,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這些天敵對麥蚜的發生有相當大的抑制作用。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秋季結合積肥,清除田埂。溝邊及麥地附近雜草,以減少蟲源。增強基肥,選用小穗連接緊密的良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早春施組追肥,促使賣株生長健壯,增進抗蚜能力,減輕為害。
2藥劑防治防治適期在小麥灌漿至乳熟前,百穗蚜量達500頭時列為防治對象田,可選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每畝 15g ,40%氧化樂果乳油50ml,20%殺滅菌酸乳油每畝20ml等加水 50kg 噴霧。[pagebreak]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