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播種期是防治小麥多種病蟲害的關鍵時期,此期防治省工、省時、省藥,可控制多種病蟲害,效果顯著。小麥播種期病蟲害主要防治對象是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小麥吸漿蟲,小麥紋枯病、全蝕病,病毒病、黃矮病、叢矮病、黑穗病等。其防治措施是:
一、選用抗病蟲品種。針對當地的主要病蟲害選用抗病蟲品種,搞好品種合理布局。
二、創造防病生態環境。精細整地,清除田間地頭病殘體和雜草。堅持增施用腐熟的農家肥,科學平衡施肥。采用足墑、適期內晚播、精量半精量播種等栽培措施,培育小麥壯苗,提高小麥本身抗病抗逆性。
三、處理土壤。在地下害蟲、小麥吸漿蟲重發區,每畝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0.5―1千克,加水2―3千克,拌細沙土20―25千克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勻撒施地面,隨犁地翻入土中。對于全蝕病重發地塊,每畝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2―2.5千克,拌細土15―20公斤,犁地前均勻撒施地面,隨犁地翻入土中。
四、藥劑拌種。對地下害蟲一般發生區,可用40%甲胺磷或50%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4~5千克,拌麥種40~50千克。小麥紋枯病、黑穗病、條銹病,可用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15%,或20%三唑酮乳油按種重0.15%,或12.5%禾果利(烯唑醇)按種子重量的0.12%藥量拌種。三唑酮、禾果利用量過大對小麥出苗和生長有影響,要嚴格控制用量,以免造成藥害。小麥全蝕病,可用2.5%適樂時100毫升,加水1.5~2千克,拌麥種50~100千克,晾干后播種。小麥黃矮病、叢矮病,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毫升,加水3~4千克,拌麥種50千克,拌勻后堆燜12小時播種。在病蟲混發區要大力推廣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各計各量,先拌殺蟲劑后拌殺菌劑,并嚴格按照拌種操作規程,防止人畜中毒。
五、種子包衣。種衣劑是由殺蟲劑、殺菌劑、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成膜劑等復合加工而成的新型農藥。種子包衣具有簡便、緩釋、長效的優點,除防治病蟲害外,還兼有種肥的作用,應大面積推廣。各地可根據病蟲害發生的種類,選擇適當配方的種衣劑。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