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3月13--14日,省植保植檢站邀請省農科院、省農氣中心的有關專家教授、各省轄市及部分重點縣(市、區)植保站的專業測報人員,對我省2008年小麥中后期重大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會商,形成如下預報意見:
一、發生趨勢
根據當前小麥病蟲害發生基數、品種抗病性、苗情及3-5月份天氣形勢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我省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總體將偏重發生,各種病蟲害發生總面積將達2.5―2.9億畝次,其中,病害1.3―1.5億畝次,蟲害1.2―1.4億畝次。以條銹病、吸漿蟲、紋枯病、白粉病、麥穗蚜、麥蜘蛛、赤霉病、胞囊線蟲病等對今年小麥生產威脅較大。
1、條銹。褐卸劝l生,其中南陽、信陽、駐馬店等地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發生面積1000―1500萬畝。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2、紋枯。浩匕l生,局部稻茬麥和群體密度較高的田塊重發生,發生面積4300―4800萬畝。發生盛期將持續到4月下旬。
3、白粉。褐卸劝l生,部分稻茬麥和高產灌區大群體麥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200―2700萬畝。發生盛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
4、赤霉。浩p發生,發生面積500-800萬畝。如果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天氣或持續高濕天氣,全省將偏重流行,發生面積將達2000萬畝以上。
5、葉銹。褐卸劝l生,其中,中南部麥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000―2500萬畝。危害盛期在5月中下旬。
6、小麥孢囊線蟲:有加重危害趨勢,其中,許昌、鄭州、焦作等部分地區偏重發生。分布面積1700萬畝。
7、葉枯病:中度發生,發生面積1900―2200萬畝。危害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
8、小麥吸漿蟲:偏重發生,其中平頂山、駐馬店、漯河、南陽、周口、許昌及濮陽、鶴壁、安陽等地局部重發生,發生面積1700―2000萬畝。成蟲羽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
9、麥穗蚜:偏重發生。其中,中北部及豫西部分地區重發生,發生面積5000-6000萬畝。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10、麥蜘蛛:中度發生,其中丘陵山區及旱薄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000-2500萬畝。危害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
11、麥葉蜂:偏輕發生,局部中度發生。發生面積700―900萬畝。發生盛期4月中、下旬。
13、一代粘蟲:輕發生。其中洛陽、平頂山、南陽等市局部麥田將中度發生,發生面積200-300萬畝。
二、預測依據
(一)、病蟲基數
條銹。耗壳,與我省臨近的陜西和湖北等地均已見到零星病葉。由于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持續的低溫雨雪天氣減緩了小麥條銹病的擴展蔓延速度,截止目前,我省小麥大田尚未見病,但2月下旬以來隨著氣溫的回升,加之南部充足的降水勢必加快條銹病菌的繁衍速度,利于條銹病向我省擴展蔓延。
小麥吸漿蟲:經前幾年的大力防治,老發生區密度有所下降,但新發生區蟲口密度繼續回升,發生范圍在進一步擴大,整體仍屬重發態勢。麥播前,鶴壁、漯河、南陽、周口、駐馬店、安陽等地對吸漿蟲進行了挖方調查,共挖土3917個樣方,有蟲25943頭,平均每方有蟲6.6頭。其中鶴壁浚縣平均每樣方54.3頭,最高樣方(黎陽鎮東宋莊村)712頭;漯河市平均6.92頭/小方,危害較重地區是舞陽縣,平均12.6頭/小方,最高蟲方是105頭/小方,其次是郾城區,平均8.4頭/小方,最高蟲方是56頭/小方;南陽市平均每小方有吸漿蟲5.26頭,比去年同期增23.8%,嚴重的方城縣楊樓鄉曹溝村每小方蟲量高達130頭,超出防治指標60余倍;周口市平均單方蟲量5.2頭,其中項城平均單方蟲量7.8頭,最高單方蟲量94頭;沈丘平均單方蟲量8.5頭,最高單方蟲量46頭;駐馬店平均單方有蟲2.67頭,比去年的5.4頭/小方降低2.73頭。其中上蔡、西平、新蔡、汝南蟲口密度偏高,平均每小方在3.5-5.1頭。
小麥紋枯。寒斍凹y枯病已在全省普遍發生。截止3月13日,全省小麥紋枯病發生面積已達3058.8萬畝,比上年同期增加219萬畝,防治1301萬畝次。一般病田率70%-85%,病株率15.2%-19.2%,比去年同期偏高2%-3%,高者達90%。駐馬店、開封、漯河、三門峽、濮陽、商丘、周口等地發生較重,平均病株率分別為28.3%、28.5%、24.2%、24.3%、24%、21.7%、20%;焦作、平頂山、濟源、南陽、洛陽、鶴壁、新鄉、許昌等地次之,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9.5%、19.4%、16.4%、15.3%、13.2%、13.1%、11.1%、10.5%,其它地市病株率均在10%以下。3月份以來我省中南部地區雨水充沛,田間濕度較大,對紋枯病的發生發展非常有利,近期病情擴展迅速。
白粉病:發生程度明顯低于去年,全省發生面積19.1萬畝,防治1.5萬畝次。主要發生在豫北高產灌區麥田和稻茬麥田。其中,焦作市平均病葉率0.5%,濟源市病葉率1.3%;新鄉病葉率0.6%。其它地區沒見病。
紅蜘蛛:全省發生面積已達到1256.4萬畝,比去年同期減少525.8萬畝,防治252.1萬畝次。一般蟲田率36.4%-40.4%,螨株率15.8%-19.8%,高者達100%;一般市尺單行有螨23.8-27.8頭,最高達1500頭/市尺單行(南陽),明顯輕于去年,接近常年。以中、南部麥區發生較普遍,其中南陽、漯河平均市尺單行分別達到90.6頭和89頭,最高達1500頭;駐馬店、平頂山、洛陽、許昌、周口、開封等市平均每市尺單行螨量一般為25-50頭,最高達1000頭(平頂山)。其它地市平均市尺單行均在17頭以下,最高500頭(延津)。
麥蚜:全省發生面積583.7萬畝,比去年同期減少837.3萬畝,防治120.4萬畝次。一般蚜田率23.7%-27.7%,最高80%;一般蚜株率1.46%-5.46%,高者21%;百株蚜量3.9%-8.1%,高者達271頭/百株(信陽)。明顯輕于去年同期,目前仍處于零星發生階段。以周口、駐馬店、信陽的蟲口密度最高,平均百株蚜量分別為32頭、16.9頭和16頭,最高分別達到48頭、41頭和271頭;新鄉、商丘次之,百株蚜量分別為6.5頭和5頭;其它地市百株蚜量均在4頭以下。
(二)、小麥群體大,品種抗病性較差
2月份下旬以來,由于全省氣溫持續偏高,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利于小麥的返青生長。據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14日各地一、二、三類苗比例分別是51.5%、34.4%、12.2%,旺長苗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返青期比常年推遲,利于吸漿蟲等病蟲集中為害。今年我省小麥主要品種為:鄭麥9023、豫麥18、豫麥49、豫麥34、偃展4110、豫麥70、新麥18、周麥18等,約占麥播面積的70%左右,主栽品種對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均無明顯抗性。
(三)、氣象條件對病蟲發生為害比較有利
進入1月中旬以來,我省中、南部地區雨(雪)量充沛,田間濕潤,加之2月下旬以來全省氣溫回升迅速,對中南部地區小麥紋枯病的擴展蔓延較為有利,同時1月中旬至2月中旬持續一個月的低溫天氣,有效降低了麥蚜、麥蜘蛛的越冬基數。另據河南省氣象臺發布的春季天氣趨勢預報,預計今年我省3~5月降水量略偏少或偏少,平均氣溫略偏高。其中:3月份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略偏少,月平均氣溫全省正常。有利于中南部地區小麥紋枯病及條銹病等麥田病害的擴展蔓延,對麥蚜、麥蜘蛛等害蟲無明顯不利影響;4月份降水量南部正常,其它地區略偏少。月平均氣溫全省略偏高。對南部條銹病、紋枯病等病害的轉播蔓延及全省麥蜘蛛、蚜蟲等害蟲的增殖較為有利,對小麥白粉病的發生也較為有利;5月份降水量大部分市縣接近常年或略偏少,月平均氣溫全省偏高。對小麥穗蚜和后期害蟲發生十分有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