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常見的小麥病毒病有幾種?其特征是什么?華北地區常見的小麥病毒病有黃矮病、叢矮病、土傳花葉病3種。其特征如下:(1)小麥黃矮。河纸悬S葉病。各麥區都有發生,部分地區危害較重。從幼苗期到成株期都能感病。小麥受害后不同程度矮縮和發黃。苗期受害后,合蘗少,扎根淺,葉片自葉尖褪綠變黃,病株越冬死亡率高。未凍死病株拔節后葉片自下而上發黃,病株不抽穗,即使抽穗也多不結實。拔節孕穗期受害的,植株較矮,心葉自葉尖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沿葉緣向葉莖蔓延,黃色部分擴展至全葉的1/3~1/2,后期葉片干枯,能抽穗,籽粒秕瘦。穗期受害的,僅旗葉發病或再下延1~2片葉表現癥狀,植株矮化不明顯,能抽穗,但秕穗率有所增加,造成一定的產量損失。(2)小麥叢矮。核追Q小蘗、坐坡、蘆楂。60年代以來局部地區發生普遍,有的地區呈明顯發展趨勢。小麥幼苗和成株都可感病。幼苗感病,分蘗增多,自心葉出現黃白色寬窄不一、長短不等的條點和條紋,繼而發展成黃綠相間的條紋。重病株很難越冬,輕病苗返青后,繼續分蘗,致使分蘗密集,葉片纖細,多不抽穗,提早枯死。拔節后感病的,分蘗稍多,只有上部葉片顯示條紋,旗葉增長增寬,多數能抽穗,但一半包卷葉鞘內,結實不良。(3)土傳小麥花葉。悍植荚诓糠值貐^,70年代初期以來擴大蔓延,成為小麥生產中的新問題。病株苗期不顯癥狀,返青至拔節為黃葉階段,拔節后為花葉階段。發病初期,心葉先出觀褪綠短線狀的條斑,植株老葉片變黃或紫,葉尖干枯。病株不長新根,根似“雞爪狀”,分蘗少。至拔節后,葉片褪綠加重,逐漸成不規則的淡黃色短線條紋,病株矮化,抽穗不正常,貪青晚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