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生長后期,管理對小麥產量的影響非常關鍵,在生產管理中應突出抓好以下幾點:
1.土壤水分的管理挑旗至灌漿期是小麥一生中需水強度最大的時期(此期稱水分需求臨界期)。這一時期若水分供應不足,小麥穗粒數減少,灌漿速度減慢,子粒空秕,千粒重降低,造成產量降抵。因此,在生產中保持土壤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最為理想。在降雨不能滿足的條件下,有水澆條件的應灌水1~2次;水資源緊缺的地方,視墑情在開花期前后灌水一次,以確保小麥在關鍵時期對水分的需求。
2.土壤養分管理小麥生長后期,小麥長勢健壯、葉色墨綠的地塊,可不追肥;若前期施肥量不足、葉色淡綠或發黃的,可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8千克,一般用水量控制在50立方米以內。小麥生長后期,根系的養分吸收能力減弱,且常有干熱風危害。為保持后期小麥養分的供應,減少干熱風的危害,確保小麥子粒飽滿,在小麥抽穗至灌漿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進行1~2次葉面施肥非常必要。使用效果表明,一般增產小麥5%以上。葉面肥除使用市場上銷售的經農業部登記的之外,有條件的也可以自己配制。配置方法如下:配方一,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00克、硫酸鉀150克、硫酸鋅100克、硼砂50克。配方二,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00克、磷酸二銨(一銨)150克、硫酸鉀100克、硼砂50克。噴時每667平方米對水80~10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噴灑時間應選擇在晴天的下午進行,噴后8小時若遇雨,需再噴一遍。
3.病、蟲害防治小麥生長后期是多種病蟲混合集中發生時期。常見的病蟲害有: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穎枯病、全蝕病、根腐病、麥蚜、麥紅蜘蛛、吸漿蟲等。因此,防治時,可根據當地病、蟲發生情況,選用對路藥劑混合使用進行防治。防治麥蜘蛛可用73%克螨特2000倍液或0.9%的蟲螨克3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麥蚜可用50%辟蚜霧每667平方米8~10克或吡蟲啉藥劑10~15克對適量水噴霧防治;防治小麥吸漿蟲,可667平方米用40%甲基異柳磷150~200毫升加細沙土30~40千克,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撒于地面,撒后澆水防治效果更佳;也可在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的成蟲發生期,用2000倍的菊酯類藥劑噴霧防治。防治紋枯病可用5%井岡霉素每667平方米150~200毫升對水75~100千克噴麥莖基部防治,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防治白粉病、銹病可用20%粉銹寧乳油每667平方米50~75毫升對適量水噴霧;防治赤霉病、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75~100克對適量水噴霧防治,如兼治一代棉鈴蟲可加入300~400毫升Bt乳劑或50克Bt可濕性粉劑。穗期如遇連陰天氣,在小麥揚花后要噴藥預防小麥赤霉病和穎枯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