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農5師84團,年≥10℃的活動積溫3106℃,歷年平均氣溫5.6℃,平均日較差12~14℃,歷年無霜期168天,年降雨181.5毫米,蒸降比8.5∶1,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819.3小時,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2002年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試驗種植了2公頃留蘭香,經過近4年的擴繁,面積已達100公頃,667平方米產留蘭香油7.8千克,產值1092元,純收入642元。現將我團在留蘭香種植上取得的一些實踐經驗介紹如下。
一、留蘭香的特征特性
1.植物學特征
留蘭香別名綠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5~1.1米,莖方形,多分枝,深綠色,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葉片基部有腺點,無葉柄,花為頂生穗狀花序,苞葉線形,有綠毛,花冠紫色,種子卵形,黑色,莖葉富含留蘭香油。主要成份:藏茴香酮、檸檬烯、水芹烯等。
2.生物學特性
留蘭香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較強,在全國各地均能種植,一般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耐熱、耐寒能力強,溫度在30℃以上時仍能正常生長,在-20~-30℃的低溫下,地下根莖仍能存活。早春當地表溫度達到5℃左右就開始萌發出土,幼苗可耐-5℃的低溫,一般適宜的溫度為25~30℃,晝夜溫差越大,越有利于植株體內精油的積累。留蘭香喜潮濕,但怕澇,一般田間持水量在75%較有利于生長,但各生育期對水分的要求不同,苗期和花期需水較多,二茬需水較少。留蘭香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適合生長,尤其是砂壤土、壤土更適合生長,土壤鹽堿過大,可導致植株矮小,生長緩慢,影響產量。土壤pH值在6.5~7.5為宜。
二、留蘭香的栽培要點
1.播前準備
在播種前,土壤要深翻至25~28厘米,精細整地達六字標準。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000千克,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好采用冬春小麥套種栽培法,小麥采用24行播種機溝植溝播,1幅6溝,每溝4行小麥,溝距60厘米,開春在冬麥解凍、春麥播后即可在壟上種植。機力在壟上開好6~8厘米深的播種溝待播,株距20厘米。
2.品種選擇
留蘭香品種分大葉和小葉兩種,一般選擇大葉留蘭香,因其適應性強,生長快,莖稈含油量高,品質好。
3.播種方式
一般采用根莖繁殖和分枝繁殖兩種方式。本地在3月底4月初將留蘭香地下根莖挖出,選健壯無病蟲的新鮮根,切成5~10厘米的根段,按10厘米的株距擺在已開好的播種溝內,然后覆嚴土,大田需種根150千克/667平方米。
分株移栽,待上年大田中的幼苗長至10厘米左右時,連根莖一起挖起,灌水移栽,此法一般用于大田缺苗、斷壟時使用。
4.中耕除草
小麥收割后,及時中耕,深度12~18厘米,防止雜草危害。若留蘭香植株生長茂盛,地下莖匍匐蔓延,機力中耕易傷根。人工拔除雜草,或用12.5%的蓋草能每667平方米260克,對水30千克;或5%精禾草克乳油70克,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稗草、馬唐、狗尾草、蘆葦等雜草。施藥時田間濕度大,雜草幼嫩,有利于藥劑吸收和傳導,防除效果較好。
5.田間管理
①合理施肥留蘭香生育期較長,1年可收2茬,因此需水、肥較多,除翻地前施足基肥外,在整個生育期應追肥2~3次。4月中旬株高10厘米時,施提苗肥,可施尿素5~8千克/667平方米;5月中旬重施分枝肥,要求氮、磷配合使用,需施磷肥1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10千克/667平方米,促使植株枝繁葉盛;第3次在6月中旬施磷肥1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15千克/667平方米,促進留蘭香健稈增油,提高產量。
②及時打頂在植株長至20厘米時,摘掉頂端心葉,削弱頂端優勢,促使腋芽生長發育,多生側枝,提高分枝數和葉片數,增加單位面積的產油量。
③合理灌水留蘭香喜濕潤,但也怕澇,種植條田要求地勢平坦,排水良好。4月上旬灌好起苗水,5月中旬根據當地氣候、土壤類型,確定灌量和時間,保證大田不旱不澇,6月中旬灌水量要小,便于植株體內精油的貯存。
6.適時收獲
留蘭香每年收割兩茬,第1次在7月中旬,正值初花時節,大田60%的植株開2、3輪花序,植株莖葉含油最高,此時為最佳收割期。收割時應選擇連續晴天上午,此時為植株含油量最高時期。陰雨大風、陽光不強的天氣收割對產量影響很大。收割后在地中攤曬到七成干既可蒸餾加工。頭茬留蘭香收割后,應清除田間雜草,及時松土,人工調節田間密度,促使二茬苗齊、苗壯。合理灌水、施肥,提高二茬產量。
7.病蟲害防治
留蘭香大田主要病害為:銹病和褐斑病,可用粉銹寧或代森錳鋅1000倍液噴灑防治,同時加強田間通風透光,減輕田間濕度,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以防蔓延。
主要蟲害為:地老虎、蚜蟲,可用毒餌誘殺地老虎;1500倍液賽丹防治蚜蟲,效果在80%以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