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定豐9號是甘肅省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心以普通小麥07802作母本,以硬粒小麥中81194作父本雜交,再用普通小麥630復交選育而成。2002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2004年獲甘肅省定西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突出優點是:優質、抗病、抗旱,水地、旱地均可種植,適應面積廣,落黃好。
1特征特性
定豐9號屬春性中早熟型,生育期103~108天;白穗長芒,芒色在灌漿后期逐漸轉為黑褐色,穗形紡錘,粒色為琥珀色,角質;株高適中(株高90~105cm),根系發達,分蘗力較強,抗倒伏能力強;株型緊湊,群體結構好,分蘗成穗率高,穗層整齊。
2突出優點
2.1具有硬粒小麥的優良品質定豐9號是改良型普通小麥,它是通過普硬復交組合來實現的,使其具有硬粒小麥的優良品質即蛋白質由原來的15%提高到17.73%,同時又克服了硬普雜交后代的晚熟、青秕等方面的缺點。
2.2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大一般成穗數525~600萬/公頃,穗長8~9cm,小穗16~18個,穗粒數36~45粒,千粒重45~55g。1997年全國北方春麥區試,總評居參試材料第二位,平均產量5210.25kg/公頃,比對照增產15.99%;1997年地區區試,平均產量5094kg/公頃,比對照增產16.5%;示范30點次平均產量6272.1kg/公頃,比對照增產17.4%。
2.3抗逆性強,穩產性好定豐9號根系發達,抗旱性強,抗倒伏,抗青秕,葉片功能期長,落黃好。成株期對當面主要條銹病均表現免疫。定豐9號水旱地栽培,株高變幅不大,產量穩定,穩產性好。
2.4適應范圍廣,效益顯著定豐9號是一個水旱兼用型品種,適應范圍廣,在甘肅省的定西、白銀、甘南、臨夏、蘭州、張掖,寧夏的固原、西吉、隆德,青海的民和、西寧,內蒙的呼和浩特、巴盟,陜西榆林等地區均適宜種植。其中,1999~2004年五年內在甘、寧、青三省區的水旱地累計推廣面積38.56萬公頃,年平均面積7.7萬公頃,年平均產量5398.5kg/公頃,較對照增產11.74%,新增純收益31842.01萬元。
3栽培技術要點
3.1選好茬口,實行輪作在定西旱作農作區,春小麥應以豆茬或肥力較高地塊為好,盡量避免重茬,實行豆類-小麥-馬鈴薯(胡麻)輪作,有利于土壤耕層結構的改良和小麥的生長。
3.2耕作保墑,合理施肥夏茬作物收獲后應盡量做到3耕3耱,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保證充分接納7~9月的自然降水;翌年初春,當氣溫回升、土壤表層處于凍融交替狀態時,應及時碾壓潤土提墑,以利于春播,小麥初生根深扎,保全苗。
小麥高產,必須合理施。一般于年前結合秋耕整地增施有機肥和化肥。在正常年份每公頃施優質有機肥30000~45000kg,三料磷肥225~450kg;春播時每公頃施尿素45~60kg或磷酸二銨60~75kg作種肥;苗期結合灌水追肥,水地每公頃用尿素60~75kg,無灌溉條件的旱地,則結合降水適當補施尿素。
3.3適時早播,合理密植定豐9號春小麥播期以3月20~25日為適宜播期。水地播量308kg/公頃,保苗496萬株/公頃;旱地播量218kg/公頃,保苗390萬株/公頃;二陰地播量255kg/公頃,保苗450萬株/公頃。在適播期內,盡量做到適時早播,合理密植。
3.4田間管理田間管理重點抓好四個環節:播前藥劑拌種防黑穗病;播后遇雨及時耙耱破板結保全苗;分蘗前鋤草松土增地溫;抽穗后應注意防治蚜蟲和白粉病。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375ml/公頃和80%敵敵畏乳油375ml混合加水750kg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75kg/公頃加水750kg于孕穗期噴霧。
3.5適時早收定豐9號完熟期有輕微落粒現象,種皮薄,如遇連綿陰雨有穗發芽現象,故應當在7月下旬完熟期及時收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