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主要癥狀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也有發生。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呈虛線狀,后期表皮破裂,出現銹上被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有別于小麥稈銹病。
防治方法小麥條銹病為氣傳病害,因此應采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保健栽培和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①選用適合本地栽培的抗病品種,如9365、川麥42、川麥32和川育16等。在選用時避免品種單一化,但也不能過多,并注意定期輪換,防止抗性喪失。②加強農業防治。適期播種,適當晚插,可減輕秋苗期條銹病發生。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搞好氮磷鉀合理搭配,增強小麥抗病力。速效氮不宜過多、過遲,防止小麥貪青晚熟,加重發病。合理灌溉,土壤濕度大或雨后注意開溝排水,加強發病條件控制,但后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避免因病失水早衰。③搞好藥劑防治。首先要搞好藥劑拌種:小麥播種前用粉銹寧拌種,每公斤小麥種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克直接拌勻,禁止濕拌。或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克拌麥種150公斤,或12.5%特譜唑可濕性粉劑60克~80克拌麥種50公斤。其次是春季及時葉面防治:小麥拔節或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嚴重度達1%時,每667平方米及時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譜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000倍液,或25%敵力脫(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50公斤~60公斤)噴霧防治。小麥銹病、葉枯病和紋枯病混發時,于發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12.5%特譜唑可濕性粉劑20克~35克對水50公斤~60公斤噴霧。噴霧時要均勻周到,防止漏噴,噴至葉片正反面濕透為度。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