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视频网-国产91丝袜高跟系列-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0-国产91素人搭讪系列天堂-精品毛片视频-精品美女

84農業網

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魚|養雞|養蛇|養鵝|養鴨|養龜|養蝦|養蟹|養鹿|養蠶|黃粉蟲

行業: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驢|養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糧食種植 > 小麥種植技術

小麥種植技術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小麥灌溉

中國由于受季風影響,自然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分布很不平衡。東南部降雨量較多,小麥生育期需水可以滿足,西北干旱地區需水主要靠灌溉來滿足;華北半干旱地區,小麥生育期降水量也只能滿足需水量的1/3左右;西南地區旱地小麥有時也需要適當進行灌溉。因此,灌溉是中國北方小麥豐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麥耗水量指小麥由播種到收獲整個生育期內麥田所消耗的水量。冬小麥的耗水量450~600毫米,折合每公頃4500~6000立方米;春小麥375~450毫米,折合每公頃3750~4500立方米。小麥耗水量主要包括棵間蒸發和葉面蒸騰兩部分。棵間蒸發即土壤蒸發,在小麥生育前期,苗小、葉片少,地面覆蓋較少,棵間蒸發量大,棵間蒸發一般占小麥總耗水量的30~40%。由于它并非植株直接吸收利用的水分消耗,因此,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降低其耗水量。葉面蒸騰是小麥正常發育中所必需的生理耗水過程,一般隨著溫度的逐漸加大,故在小麥生育的中后期,葉面蒸騰耗水量占小麥總耗水量的60~70%,抽穗及開花期葉面蒸騰量最大,其日平均耗水強度可達3.5~4.0毫米。小麥耗水量多少和產量高低、氣象因素以及應用的技術措施有關。通常是隨著產量的提高而耗水量也加大,但并不是呈比例的增加。原因是在栽培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氣候條件對小麥耗水量影響很大,在氣溫高、濕度小、風速大的情況下,葉面蒸騰和棵間蒸發都會加大,小麥耗水量自然也增多。反之,則減少。深耕、合理施肥和適當密植以及及時中耕管理等良好的農業技術措施,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根系發育,增加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抑制棵間蒸發,提高水分利用率。

(一)灌水技術

良好的灌水技術,必須使灌溉田塊受水均勻,不產生地面流失、深層滲漏及土壤結構破壞等情況,從而達到合理而經濟用水的目的。小麥灌水方法主要有畦灌、溝灌和噴灌。

畦灌是中國北方麥區主要灌溉方法。畦灌法是在平整土地基礎上,修筑土埂,將麥田分隔成若干個長方形或方形小畦。灌水時,引水入畦,水在田面上以連續水層沿畦田坡度方向移動,濕潤土層。一般畦面坡度以0.1~0.3%最為適宜。畦田規格主要取決于水源、土壤性質、地面坡度等。土壤透水性強、地面坡度小、土地不夠平整時,畦長宜短。反之,則可稍長。渠灌區水量較大,畦長以30~70米,畦寬2~4米為宜;井灌區水量較小,一般畦長20~30米,寬1.0~1.5米。畦埂高度一般25~30厘米,底寬30~35厘米。為了使灌水均勻,還應控制入畦流量(即流入畦內的水量,一般以每秒若干升表示),也可用單寬流量(即每米畦寬所通過的流量)表示.灌時掌握好適宜流量非常重要,采取適宜的流量,才可以做到地表不沖刷,畦面首尾受水均勻,根系活動層內土壤濕度相近。單寬流量過大時,水在畦內流動過快,容易發生上沖下淤,畦首受水不足,畦尾滲水量偏大,灌水不均的現象;流量過小,會出現畦首滲水深,畦尾滲水淺,甚至出現計劃水量澆完,畦尾仍灌不上水的現象。一般在地面坡度為0.3%的粘土或壤土地,畦長40~50米的情況下,單寬流量為3~4升/秒即可。一般沙土地入畦流量可大些。畦灌還須注意改畦時間。坡度小及初燒麥田,單寬流量可稍大些,當水即將流到畦尾時,改澆下一畦,以便在改畦后水仍可流到畦尾。如果麥田土壤緊實或坡度較大,則單寬流量可以小些,當水流到畦長的七八成時,即可改畦。如此既可使水澆到畦尾,又可避免積水浸出畦外。

溝灌常用于小麥和其它作物間、套種植以及稻麥兩熟地區。采取溝灌遇旱既能灌水,遇澇又可利用溝來排水。稻麥兩熟區的溝灌是利用廂溝或壟溝引水灌溉。水集中在溝內借毛細管作用向兩側浸潤,這種方法不僅比畦灌省水,而且可減少表土板結。溝灌須在每塊田的四周開挖輸水溝,灌水溝與輸水溝垂直,輸水溝稍深于灌水溝,便于排水,灌水深度以保持在溝深的2/3或3/4為宜。

噴灌即噴灑灌溉,它是借助一套專門設備(如動力、水泵、輸水管路和噴頭等),將水噴到空癸中,散成細小的水滴,均勻地落在田間如同降雨對小麥進行灌溉,其主要優點是:①省水。噴灌基本上不產生深層滲漏和地面徑流,灌水比較均勻,一般較地面灌溉可節約水量30~50%,不僅節約了灌溉用水,且可擴大灌溉面積;②噴灑水點小,很少破壞土壤結構。③不必修埂打畦,可以減少渠道占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地形不太平整的地區或坡地丘陵山區或水源不足地區,更能發揮其優越性。噴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易受風力影響,一般在3~4級以上大風時,灌溉均勻度降低;二是空氣濕度過低時,水滴未落到地面之前,在空中的蒸發損失較大;三是只表土濕潤,深層土壤濕潤不夠,影響小麥根系深扎,難以抗御嚴重干旱;四是在高產田后期噴灌時,容易造成倒伏。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噴灌有固定、半固定和移動三種形式。固定式噴灌設備投資高,但操作方便,灌溉效率高;半固定式是動力、水泵相干管固定,噴頭和支管可以移動,設備投資比固定式少;移動式噴灌機,設備簡單,使用靈活,投資少,但管理的勞動強度較大。

(二)西南地區小麥灌溉與抗旱栽培

西南地區小麥生育期間正值冬干春旱,多數地區降雨甚少,一般僅100~200毫米,且大多分布于后期,所以合理灌溉和抗旱栽培是一項重要措施。

1.小麥的需水指標與灌溉需水指標是確定灌溉時期的依據。長期以來,國內外多以土壤水分含量為指標,但由于土質、氣候、品種的不同,并不能完全反映小麥體內的水分狀況。

在生產實踐中,常常根據小麥生育時期進行灌溉,如出苗水、分蘗水、拔節水、孕穗水、開花灌漿水等。不同生育時期和一定的產量因素有關,如果土壤干旱,特別是體內水分未達到生理指標,就應當及時予以灌溉。

灌水量是計劃用水、合理灌溉的重要內容之一。決定每畝灌水定額,可用下式計算:

灌水量(立方米/畝)=667X(田間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計劃灌水土層深度

例如,灌前測知土壤含水量為17%,田間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為1.3,計劃灌水土層深度為0.6米,則本次灌水量應為57.22立方米。

2.抗旱栽培抗旱栽培是通過農藝措施,納雨保墑,增加土壤濕度,以保證小麥正常生長對水分的要求。根據各地傳統經驗,它包括土地改良、深耕蓄水、細耙保墑、適時早播、培育壯苗,并選用抗旱穩產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等,所以抗旱栽培是因地制宜、各項措施相互配合的一整套耕作栽培制度。

近代研究表明;小麥逆風比順風開溝種植,能減低行間風速和土壤水分蒸發,提高葉片持水力。聚土免耕種植,可擴大根層水分庫容,春末夏初(4~5月)土壤含水量比平作多12立方米/畝,使小麥增產達17.5%。此外,藥劑處理也有一定效果。用0.5~0.8%的阿斯匹林拌種,提高了小麥抗旱能力。其他如氯化鈉浸種(劉瑞生,1979)、噴施抗蒸騰劑(申來水,1989),施用土壤吸水劑等,對小麥都有一定抗旱增產作用。

(三)小麥的濕害及其防止

濕害是土壤水分過剩,造成空氣不足而引起小麥生育障礙的現象,這是西南地區稻茬麥田生產中的嚴重問題。

1.濕害的發生機制與敏感時期因土壤過濕使氧氣不足,根系呼吸作用減退。但水田(稻)與旱地作物(麥)根部供氧狀況不同,前者通過莖葉供氧,故缺氧并不妨礙根部呼吸,而小麥由土壤直接供氧,所以影響呼吸。

根部呼吸作用受阻,引致植株體形態、生理以及細胞機能的變化。隨著氧化還原電位降低,根部組織壞死或木質化,妨礙養分吸收,地上部生長也受到抑制。這是冬季濕害的機制。春季地溫上升以后,土壤微生物開始活動,小麥根量增加,根系呼吸作用旺盛,而土壤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形成有毒物質,使根系發生壞死、木質化或根腐,植株生活力減退,嚴重時凋萎枯死,所以濕害的影響更為嚴重。

小麥濕害的敏感期,指在一生中短期逆境使產量銳減的時期。我國農民經驗“尺麥怕寸水”,提出為節間伸長至灌漿成熟,這些結果均嫌廣泛籠統。研究指出,敏感期相當于個體發育過程的孕穗期,即始于拔節后15日,終于抽穗期。從產量因素看出,孕穗期土壤過濕引起大量小花、小穗敗育,使粒數下降最大,不僅造成“庫”的減小,粒重也隨之降低,表明“源”也受到了限制。

2.防止濕害的方法首先要選擇耐濕性品種,如根系發達,莖葉供氧較多,根粗、稈矮,有利于由莖葉供氧,早熟可避免后期梅雨的危害等。在栽培技術上,則應針對麥田濕害的形成原因,對癥下藥。根本的措施是改良土壤質地,、降低地下水位,搞好農田排水系統,在此基礎上實行深溝高廂,使廂溝、腰徹(主溝),圍溝配套,既能排除地面水、潛層水,又能降低地下水位。關于廂面寬度,應因地制宜,過窄費時費工,土地利用率不高,過寬則排水不良,不能達到改善土壤通氣狀況的目的。

如前所述,近年來西南各地試驗推廣的少耕、免耕和半旱式栽培,對于戰勝濕害,保證適時播種和培育壯苗,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配合增施肥料,改進田間管理,也可以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

二、小麥營養與施肥

(一)小麥的礦質元素及其作用

小麥干物質中,碳、氫、氧占90%以上,氮和灰分元素(磷、鉀,鈣、鎂、硫、鐵及微量元素)不足5%。從土壤含量和增產作用來看,氮、磷、鉀最為顯著,所以稱為肥料三要素。

氮是細胞原生質,葉綠素等的組成成分,充足的氮素可以促進根、莖、葉的生長,增加葉面積和有機物的積累。在幼穗雌雄蕊分化時施氮,可以減少不孕小花而增加粒數。當然,氮肥過多也會引致莖葉徒長,抗逆力減弱,發生倒伏,或病蟲危害、貪青晚熟等。

磷是細胞核的重要成分,并參與細胞的合成反應和糖、氮的正常代謝。小麥對磷反應敏感,缺磷會抑制根系發育,分蘗減少葉色暗綠發紫,成熟延遲,最后使粒重下降,品質不良。

鉀能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對氮和磷的吸收,提高體內纖維素、木質素含量,使莖稈堅韌抗倒。保證鉀肥供應,還能提高葉水勢、葉片持水力,顯著地增強抗旱作用。

其他元素對根的發育(鈣),葉片的生長(鎂,鐵、銅、錳、鉬)、莖的伸長(鋅)、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硼)等,都具有特殊作用,雖然在植株體內數量很少,如果土壤供應不良,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二)小麥需肥特性

1.需肥量較多,但因品種而異小麥與其他作物相比,需肥量較多。一是小麥生育期較長,并且大半處于低溫時期,土溫低,有機質分解慢,二是幼苗期長,基肥易流失,三是在干旱條件下,磷、鉀的養分形態不易被根系吸收,鉀又不能通過灌水來供應。小麥品種不同,特別是矮稈高產品種和高稈地方品種,需肥量差異很大,有人稱高產品種即為對肥水的高敏感品種。

2.不同生育階段吸收量不同總的情況是,隨著幼苗生長,干物質積累增加,吸肥量不斷增加,至孕穗、開花期達到高峰,以后則逐漸下降,成熟期停止吸收,但在三要素之間,不同生育期也有一定差異。

氮素在苗期含量最高,反應敏感;而單位面積日吸收量則有拔節至孕穗、開花至成熟兩個高峰。磷素的含量比較平穩,并從返青以后日吸收量穩步增長,直至成熟。鉀在拔節時,含量已達最高,以后則迅速降低,而日吸收量以孕穗、并花期最多,后期需鉀較少。

3.產量水平與施肥量的關系

小麥的需肥特性有一定的規律。根據不同生態地區、土壤條件品種類型和栽培水平下的分析結果,平均每生產100千克小麥籽粒,大致上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N3.0~3.5千克、P2O51.0~1.5千克、K202.0~4.0千克,在每公頃4500千克左右的產量水平時三者比例約為3:1:3,而當產量提高到每公頃7500千克左右的水平時,則接近于2.6:1.0:3.5。可見,隨著產量的提高,對磷、鉀的吸收量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然而,如果施肥量超過品種生產潛力,也會引起倒伏,所以二者的關系實際上呈拋物線關系。

4.不同生育期施肥的作用不同一方面小麥不同器官的礦質元素含量不同,而不同器官又是在一定的生育時期形成和發展的;另一方面不同生育期的生長中心不同,施肥只是對當時代謝旺盛、生長勢較強的部位作用最大。例如,苗期施肥可以壯苗,增加分蘗;幼穗分化期施肥可以使穗大粒多;拔節期施肥可以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穗數。在成熟植株中,籽粒的氮、磷含量比率最高,分別占全株干重的76.0%及82.4%,所以后期氮、磷供應可以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粒重、提高品質。這些規律,對于合理運籌肥水具有重要意義。

在小麥的一生中,對氮的大量吸收是在分蘗、拔節和開花結實階段;磷在植株體內積累快的時期主要是從拔節到籽粒形成階段;而吸收鉀的高峰則出現在開花前后。盡管小麥在生長初期吸收養分的數量不多,對營養元素的不足卻極為敏感。中國麥區的小麥施肥經驗強調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對于化學肥料的施用,因氮肥施入土壤后發揮作用較快而肥效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般都在播種前和拔節期分兩次施用,每次各占總施肥量的1/2左右,為增加穗數和爭取穗大、粒多奠定基礎,磷肥由于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差,而且肥效比較遲緩,大都在播種前作底肥一次施入;鉀在長期施用有機肥的土壤中含量比較豐富,一般相當于氮和磷的5~10倍,所以很多地區忽視施用鉀肥,但實際上,有機質貧乏的瘠薄土壤、砂質土壤、中國南方的紅壤土和東北的白漿土,以及重施氮、磷肥的高產麥田,土壤中的含鉀量往往不能滿足小麥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通過施肥補充,在氣候干燥的北方,鉀肥可以作基肥施用,多雨潮濕的南方則可以分次施用。

根據用同位素肥料示蹤研究的結果,小麥一生積累的氮素有70%左右來源于土壤中原有的貯存,只有30%左右來源于施用的速效氮肥。在土壤和有機肥提供的氮素比例大于化學肥料提供的氮素時,施用化肥的增產率比較高。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增加有機肥的數量,提高有機肥的質量。并針對不同條件采用秸稈還田或種植綠肥作物的辦法,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在有機物來源不足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氮、磷化肥的施用量,在一定時期內有顯著促進小麥增產的效果。通過糧食和秸稈的增產,一方面為發展畜禽養殖業提供飼料,反過來又為種植業增加優質的有機肥;另一方面,多余的秸稈可以直接還田,豐富土壤有機質。這是中國許多地區以"無機促有機",改造貧瘠土壤的成功經驗。

為了充分發揮小麥施用化學肥料的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正確掌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是必要的:①按照土地肥力等級、土壤養分多少、施肥效果,確定的產量目標,計算出適宜的施肥量和不同元素的合理配比;⑦氮肥施用后,大部分在當年就被消耗,需要經常補充;磷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肥效遲緩,當年利用率低,但能在土壤中積累,所以貧瘠的土壤開始施用磷肥時應加大施用量,以后可適當減少,肥沃的土壤則不必連年大量施磷;鉀肥只有在缺鉀的土壤或大量施用氮、磷的情況下才有良好的效果;③在小麥生長發育關鍵時期能夠提供充足有效水分(灌溉或降雨、的條件下,施用化肥的增產作用明顯大于干旱條件,因此水地化肥施用量可多于旱地;④粗質砂性土壤與中等質地的壤土和細質的粘土相比,養分虧缺的可能性大,保肥能力也差,要求較多的施肥量并采取分次施肥的方法,避免因一次大量集中施肥而使養分流失;⑤前茬作物生育期長、消耗養分多、土壤休閑時間短的情況下,小麥對養分不足的反應極為敏感,應注意增加施肥量以滿足增產的需要;⑧在溫度偏低、日照不足的氣候條件下,小麥的生育進程延緩,充足的氮素供應可以延長營養生長的持續時間,但對生殖生長不利,因此需要適當控制氮肥而相對的增加磷、鉀肥的施肥量。

5.微量元素的吸收特點

小麥施肥除氮、磷、鉀三要素外,還應根據不同的土壤正確掌握其它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施用。在中國南方的酸性紅壤土中,施用石灰等鈣化合物進行中和,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促進小麥增產的作用;但大量施用石灰可使土壤中的有機質過多消耗,導致地力下降。應根據土壤的酸性強度確定適當的用量,并且一般施用一次石灰后,對土壤酸性的中和作用可維持3~5年,不必連年施用。此外,在堿性土地上因缺鈣而使小麥生長受害,施用石膏可以消除土壤的堿性反應,并使鈣的供應得到補充。

在小麥三要素用量增加,產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微量元素的作用日益突出。四川省部分麥田缺鉬、錳等,已經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育和產量。貴州省土壤微量元素在臨界值以下者,有硼(≤0.5ppm,占耕地面積的77.5%)、鋅(≤1.0ppm,占8.3%)、鉬(≤0.1ppm,占35.8%)、錳(≤7.0ppm,占19.1%)、銅(≤0.5ppm,占11.0%)等。

關于微量元素的吸收特點,據測定,從吸收強度和階段吸收量來看,拔節至開花對鋅,錳、鉬的日吸收最大,占總吸收量的35~50%。同時,銅的吸收強度和吸收量也比較大。返青至拔節是對銅吸收強度和吸收最大的時期,同時對鋅、錳、鉬的吸收強度和吸收量也較大。由此可見,小麥拔節期前后是微量元素營養的關鍵時期。此外,開花至成熟階段,吸收量仍達總吸收量的23~30%,所以后期補施微肥也是小麥豐產的保證。

(三)小麥施肥的原則與方法

1.正確計劃施肥量從實現高產、穩產、低成本的要求出發,確定施肥量主要應根據產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養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參考下列公式計算:

滿足某元素需要量=土壤當季供應量+農肥當季供應量+化肥當季供應量

土壤當季供應量=土壤中某元素的速效養分含量(ppm)×0.15(表層20厘米土層重約15萬千克)

農肥當季供應量=農肥施用量×農肥含某元素百分率×當季利用率

化肥當季供應量=化肥施用量×化肥含某元素百分率×當季利用率

西南各省麥地肥力,差異很大小由于施肥技術不同,肥料利用率也有區別。一般來說,有機肥當季利用率約20~25%,氮素化肥50~70%(碳酸氫銨在50~40%以下),磷肥15~30%,鉀肥50~70%。科學地進配方施肥,就能達到既增產又增收的目的。

2.各種肥料與養分相互配合在肥料種類中,有機肥含有機質多,能夠改良土壤,這是它最突出的特點,因此為了培肥地力,達到持續高產,積極開辟肥源,不論在哪種土攘的施肥上,都要保證有機肥占有―定的比重。

化肥的特點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快,但養分比較單一,所以既要和有機肥取長補短,互為補充,也要保持礦質元素間的相對平衡。因為每種養分對小麥都具有特殊功能,不可代替;但這些元素又同時處于植株體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相互作用。這種作用首先就表現為單鹽毒害。如將小麥培養在氯化鈣或氯化鈉中,都使根的生長受到抑制,如將二者混合后,單鹽毒害作用即被解除。在酸性土壤上,鐵、錳等溶解度較高,以致小麥中毒,而施用鈣素以后,解毒的效果十分明顯。

元素之間也有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例如,缺鉀土壤上增施鉀肥,不僅提高了植株的鉀素含量,而且促進了氮、磷的吸收,并使莖、葉中的氮、磷較多的運向籽粒,增加了粒重和品質,在莖稈之中,施鉀比不施鉀,鉀含量提高2.6~3.2倍,抗倒性也好。

3.施肥方法上注重基肥和種肥小麥施肥方法,可分基肥、種肥和生育期間田間管理的追肥。在這些環節中,應當重視基肥和種肥。

基肥小麥幼苗體內三要素含量很高,反應極為敏感,而高產小麥基本苗一般較少,要求壯苗早發,保證穗數,所以基肥非常重要。

基肥種類應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養分全面,肥效平穩,可以調節整個生育過程中養分的供應狀況,但同時也要配合適量的速效化肥,這樣,增產效果才顯著。

西南區基肥用量,在高產栽培時,每畝應有堆廄肥1500千克左右,油枯20~30千克,尿素約5千克,以及相應磷、鉀肥,保證在總用肥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種肥由于秋雨過多或排水困難,實行少耕、免耕及板田種麥時,有機肥難于耕翻入土,所以在播種時將腐熟優質有機肥及速效化肥集中施于種子附近,這是一種經濟用肥的方法,對于遲播小麥更具有積極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肥效,基肥、種肥都要改進施用技術,如糞土相融,分層施肥,化肥深施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適時播種

(一)適時播種的重要性

小麥從種子萌發開始,生根長葉、分蘗拔節、幼穗分化,以及籽粒形成等,不同時期要(不同的氣候條件,這是品種遺傳特性和長期適應的結果。為了使小麥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條件與當地季節的變化節律相適應,在生產實踐中就必須做到不違農時,適時播種。

過早或過遲播種對小麥的影響,從本質上來說,一方面是不利于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縮短幼穗形成或生殖器官的發育;一方面是妨礙了正常的營養功能,使小麥從外界的吸收、同化、利用過程中,經常處于不利的環境條件之下,有機和無機營養不協調,構成產量的因素變劣。因此,適時播種不僅對于高產栽培,而且對大面積平衡增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來說,遲播小麥會延遲成熟,使后作不能及時播種或移栽,或增加間套復種情況下的共生期,影響苗全苗壯,從而不利于全年生產,所以在多熟制地區適時播種更具有重要的略地位。

當然,在播種適期范圍以外,過早、過遲的生態環境是不同的,小麥的生長發育特點及其調控技術也應有所不同。

(二)早播的生育特點與調控

生產實踐中,播種過早的現象雖不多見,但如氣候返常,冬季偏暖,也會表現出早播的特點和危害。早播時氣溫較高,發芽出苗雖快,但幼苗纖細軟弱;地下害蟲猖獗,不易全苗;如果過早通過春化階段,喪失抗寒能力,在寒冷地區還會越冬死苗,加之分蘗受到抑制,所以穗數較正常播期偏少。

西南麥區冬季比較溫暖,春性品種早播可以延長幼穗分化,增加小穗、小花,但如過早孕穗、開花,當遇到低溫寒潮侵襲時,就會影響減數分裂和受精結實。據研究,當前四川小麥品種四分體時期的臨界溫度為5~6℃,開花期的臨界溫度為10~11℃,而多數地區在3月上、中旬還難以穩定達到,所以粒數變化很大,甚至顆粒無收。

早播可以早抽穗早開花,相對來說,由于灌漿期較早而氣溫較低,加以穗粒數較少而使粒重增加,但仍不足以彌補穗數和粒數減少的損失,所以產量不高。

對于生育時期(如拔節、孕穗)偏早的麥苗,首先應及早采取措施,拖延時間以后,則很難補救。其次要根據苗情促控結合,一方面要深鋤傷根,減少對水分和礦質元素的吸收,同時要鎮壓麥苗,噴施多效唑或矮壯素,控上促下。另一方面也要增施肥料,促進分蘗發育,以分蘗補主穗。在礦質元素中,磷、鉀能提高抗寒能力。對于早穗小麥,在一般情況下勿輕易刈割。

(三)遲播的生育特點與補救

廣大丘陵坡臺旱地,小麥實行帶狀種植而前作為甘薯、棉花及晚秋作物時,成熟收獲較遲,多數年份秋雨連綿,田濕土粘,或因勞力安排不當等,都會貽誤播期。據西南三省統計,每年遲播小麥約占總面積的10~30%,嚴重影響小麥生產。

小麥播種過遲,由于氣溫降低,出苗時間延長,消耗胚乳養料較多,使出苗率降低,幼苗弱小,影響分蘗和成穗,最后使穗數不足。

隨著播期延遲,對幼穗的分化影響最大。如在適時播種下,幼穗分化期117天,延遲兩周為109天,延遲4周為97天,延遲10周只有46天。另一方面由于群體較小,氣候條件不利,光合生產率不高,使每穗粒數及單位面積粒數都顯著減少。

遲播小麥的生育期較短,各個生育時期都依次向后推延,使籽粒形成和灌漿處于較高溫度之下,灌漿期縮短,光合勢和光合生產率降低,加以病蟲害影響和無效呼吸增強,千粒重比適時播種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見,遲播與早播相比,受害更重,生產上減少或完全消滅遲播小麥,這是大面積平衡增產的重要問題。

根據遲播小麥的生育特點,可以采取以下相應的補救措施:

1.選用生育期短、耐遲播的強春性品種,精選種子,淺播淺蓋,或催芽播種,注意開溝排水,調節土壤濕度,使出苗迅速整齊。

2.適當增加用種量,使基本苗達到該品種的適宜成穗數,實現以苗保穗。要縮小窩行距,實行小窩疏株密植,建成合理的群體結構。

3.基肥增氮增磷,防止僵苗,追肥適當延遲,以加速無效分蘗衰減,并提高結實率,以達到少花多粒的目的。

4.群體較大,株型要小,既不郁蔽,又不漏光,再通過肥水運籌,使晚播不晚熟、不貪青、不早衰,生物產量雖低,收獲指數卻較高。

在一定遲播范圍內,只要實現上述配套技術體系,不僅可以補救,而且是高產的一條途徑,還由于是以主莖成穗為主,所以也為“獨稈栽培”。

(四)播種適期的確定

播種適期是指一定品種在一定地區反應產量最高的播種期。由于在小麥生育期間年際間氣候常有一定變化,而品種對這種變化的忍耐又有一定幅睫,所以播種適期應具有一定范圍,一般約為7~10天。

確定播種適期,主要應考慮下列因素:

1.品種類型品種類型是確定播種期的重要內容。西南區多為春型小麥,它可以在較高溫度下完成春化作用,對日長反應又不敏感,所以早播容易早穗,在孕穗、開花期遭遇低溫冷害的機率較高。半冬型品種,春化要求的溫度較低,歷時較長,適當早播不易早穗。因此,在同一地區應先播半冬型、后播春型品種。在同一類型品種中,對于溫、光反應的敏感性,或孕穗、開花期對于低溫的耐性不同。如前所述,綿陽78-23、川麥20、21及川育9號,在過早或遲播種時,穗粒數變異很大,但在相同條件下,綿陽19號則相對穩定。這就說明,前者播期范圍較窄,而后者的播期彈性較大。

2.氣候條件氣候條件中氣溫是決定因素。根據全國各地經驗,冬型品種適期的日平均溫度為16~18℃,半冬型為14~16℃,春性為12~14℃。溫空的高低受地理緯度和海拔的影響,即緯度和海拔愈高,氣溫愈低,播種期可早些。因此,西南地區由北向南,播期逐漸延遲,而同一地區則是先播高山,后播平川。降雨量和土壤濕度也會影響出苗和幼苗生長。例如,土壤干旱時,小麥不能及時出苗,甚至炕種,除了實行抗旱播種外,也可適當提早播期,利用土壤所蓄秋雨,培育壯苗,獲得小麥生長的開端優勢。相反,當土壤過濕時,要避免爛根、爛種、爛芽,適當推遲播期,以保證苗全苗壯。

此外,對于瘦薄地、沙性地,因其保水保肥力差,播種適期范圍較窄,要適當安排早播,土層深厚、土質粘重、保水保肥強的麥地,播種適期范圍較寬,可以適當安排后播。

根據氣候、品種特點,西南區小麥各地播種適期差異很大。在貴州冷涼地區(年平均溫度15℃以上)10月上旬播種,川、滇南部年均溫在17℃以上,可延遲至11月中旬;其余大部地區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生產實踐中,應當在適期范圍內提早播種,以便大面積小麥能處于最佳播期。適時早播雖有早穗威脅,但對產量的影響仍小于遲播,所以它是平衡生產的一項戰略性措施。

(五)采用適宜的播種方式

高產栽培和一般大田相比,葉面積容易過大,所以群體分布特別重要。小麥種植方式,主要有下列幾種:

1.條播這是應用比較普遍的方式。優點是利于機械操作,落籽均勻,出苗整齊,行間通風透光好,并適合間套復種。但要求整地精細,覆土一致,才能苗齊苗壯。條播還可分寬幅條播、窄行條播。根據氣體流動規律,加大行距、縮小株距,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

2.點播也稱窩播和穴播,適于土質粘重,整地不易細碎,開溝條播困難的土壤。點播便于集中施肥,控制播量和播種深度,從而苗齊苗壯。但是必須改變過去的稀大窩現象,而推廣行之有效的小窩疏株密植,即采用10×20厘米或13.3×16.7厘米的穴行距,每畝在3萬穴以上,使群體布局合理,光合效率較高。具體做法有撬窩點播、連窩點播,條溝點播等,近年來點播機已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3.撒播這是比較原始的方法,因其雖較省工,個體分布疏散,單株營養條件好,但覆土深淺不一,容易形成三籽(露籽、深籽、叢籽),出苗不全不齊,管理不便,雜草較多,所以屬于粗放種植。如果土壤肥沃,在增加播種量的條件下,實行全面全層播種,也可以達到較高產量,顯著降低成本。

(六)提高播種質量

播種質量的標志,在數量上保證足夠苗數,質量上要求壯苗早發,使群體有個良好的基礎。主要環節如下:

1.種子處理

(1)曬種利用太陽熱能,促進種子呼吸,增強種皮透性,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一般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將麥種攤曬2~3天。

(2)精選種子通過風選、篩選、水選,淘汰瘦小種子,清除雜質,秕粒,選出大而飽滿的種子。水選的適宜溶液濃度為1.1~1.2。

泥水選種時,50千克水約需泥土20千克,硫酸銨溶液選種時,則需硫酸銨8.5千克左右,對種子還有肥育作用,用過的水又可作為肥料。

(3)種子消毒對病菌附著種子表面,或病原物混在麥種中傳染的病害,如小麥腥黑穗、稈黑粉和葉枯病等,可用福美雙、五氯硝基苯有效成分250克;萎矮靈有效成分l00克、拌種雙有效成分40~80克、粉銹寧有效成分30克,均可拌種l00千克,防治多種病害。多菌靈有效成分1OO克,兌水4千克,噴灑1OO千克麥種,拌勻后堆悶6小時,或用有效成分150克,兌水150千克,浸種36~38小時。

(4)拌種近年來生產的一些新制劑,對于小麥抗旱和固氮能力都有一定作用。如①用種子重量0.5%的高分子吸水劑,溶于每克制劑30克的清水拌種;②用種子重量0.4%的抗旱劑1號,溶于種子重量10%的清水拌種;③先將種子用清水濕潤,再加入增產菌(每畝125克)拌種,④或加入固氮菌(每畝500克)拌種,隨拌隨用。

2.計算播種量適宜的播種量要根據土壤肥力、品種及栽培技術而定。有的地區提出“以田定產,以產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可供參考。然后再根據種子品質,由下式計算,

每千克種子粒數=1000×1000/千粒重

播種量千克/畝=計劃的每畝基本苗數/每千克種子粒數×種子凈度(%)×發芽率×田間出苗率(%),田間出苗率與耕作整地質量、播種時土壤濕度、播種或覆土深度等有關,一般為85%左右,如果耕作粗放,土壤過濕過干,加之鼠害、雀害及地下害蟲的影響,有時僅50%左右,所以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四、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據小麥生育期間氣候、苗情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調節群體結構,以保證穗、粒、重得到最大跟度的平衡發展,所以它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田間管理的苗情與營養指標

小麥田間管理,有一些是常規措施,而大部分是要因苗制宜,在決定采用促進或控制措施時,必須要有具體指標,才能提高科學種田水平。

1.苗情指標主要有葉色、長相和長勢。

葉色高產小麥在不同生育時期,葉色要呈現一定的青黃變化,這是植株氮素水平和葉綠素含量變化的反應。苗期,以氮素代謝為主,葉色顯“青”;拔節時,幼穗和莖稈迅速生長,需碳水化合物增加,葉色褪談;孕穗階段是幼穗增大體積的時候,又以氮素為主,葉色轉綠,開花以后,主要是籽粒形成和有機物的貯存,葉色又稍落“黃”。

該青即青,當黃即黃,這是正常表現,否則就要及時采取措施。不過,葉色與品種,氣候,栽培條件等有關,在實踐中要靈活掌握。

長相長相是指植株生長的樣相,又分葉相和株型。葉相是在自然狀態下葉片挺直、彎曲、披垂等長相。如河南地區把小麥拔節至孕穗的葉相,分為馬耳、驢耳和豬耳朵三種類型,馬耳為弱苗,豬耳為旺苗,驢耳為壯苗。

株型是單株的長相。可分為三類:①葉層兩端小、中間大,呈棱形分布;②上部葉片大,中下部節間長,葉層呈圓錐形;③上部葉片較小,節間拉長,葉層呈塔形。高產栽培時以第3種為佳,利于通風透光和壯稈防倒。

長勢長勢指麥苗生長速度。生產中常以葉蘗同伸關系以及群體莖蘗數量的變化,作為主要指標。如主芽第4葉與第Ⅰ蘗同伸,第5葉與第Ⅱ蘗同伸等。其次是心葉長勢,即0位葉(觀察時最上一片展開葉)剛展開時,心葉或-1葉(0位葉的上一葉)可達其1/2左右長度為壯苗;如果-1葉露尖很少甚至形成喇叭口,則為弱苗;當-1葉尚未展開,-2葉已露尖,說明有旺長趨勢。此外,葉面積指數,發根能力等,也是長勢強弱的重要表現。

2.營養指標為了對小麥需肥,需水做出正確判斷,還必須對植株養分進行速測,以便為制定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氮素營養硝態氮是小麥植株氮素代謝的最初形態,比較穩定,并能直接反映土壤供氮和植株氮素營養狀況。據測定,高產栽培條件下,冬前至越冬階段,小麥壯苗葉鞘中硝態氮含量應保持240~350ppm;越冬至返青階段,氣溫較低,硝酸還原酶作用較弱,仍應維持200~300ppm較高水平,返青至拔節階段,氣溫回升,麥苗生長迅速,需要消耗大量養分,一般為50~1OOppm;孕穗至抽穗,灌漿階段,葉片同化作用旺盛,氮素又向籽粒轉運,所以葉鞘中積累較少,一般為30~50ppm。

磷素營養磷素以磷酸態磷存在于植株體中,它的含量反映著小麥代謝功能的強弱。在小麥冬前至拔節期間含量較低,約100~150ppm,拔節以后,含量劇增,到孕穗、抽穗時達300ppm以上,以后又急劇下降,可能是參與了籽粒合成代謝。

鉀素營養鉀在植株中以離子狀態存在,利于速測。含量是生育前期較平穩,約2500ppm左右,拔節開始后含量增加,多在300Oppm以上,灌漿期更高達70OOppm以上,這可能與小麥莖稈發育及強烈的碳水化合物合成有關。

(二)苗期田間管理

出苗至拔節為苗期。苗期的生育特點是出葉,長蘗,發根,并開始幼穗分化。從產量構成因素來看,這是決定穗數的時期。因此,田間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勻的基礎上,力爭壯苗早發,促根增蘗,為中期穩長奠定良好基礎。主要措施如下:

1.查苗補缺,勻密補稀由于各種原因,小麥出苗常有缺窩、斷壟或稀密不勻現象,為了保證基本苗數并分布均勻,應事先準備催芽露白種子,出苗后及時補種或勻密補稀,這是高產栽培時既簡單、又十分重要的常規措施。

2.早施苗肥,促根增蘗在一般情況下,麥苗3葉期前后胚乳養分即已耗盡,完全由異養轉為自養;同時,從第4葉起進入分蘗階段,次生根大量發生,幼穗同時分化,因此,早施苗肥可以培育壯苗,增加低位分蘗;促進幼穗分化,對手遲播小麥;增產效果更為明顯。

高產栽培時還應根據苗情,及時追施分蘗肥(貴州等地稱臘肥),使群體結構合理,制造和積累豐富的有機物質,為壯稈大穗奠定基礎,在寒冷地區還能提高麥苗的抗寒能力。

苗肥及分蘗肥用量,應考慮土壤肥力、基肥種類和數量、苗情指標等而定,一般占總用肥量的1/3左右,以人畜糞水、速效氮肥為主,并配合適量磷肥。如果基肥不足,分蘗肥(臘肥)可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并結合中耕培土,將肥料埋于根際,還有冬肥春用的作用。

3.中耕松土,化學除草中耕除草是一項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在潮濕地區,中耕松土通氣,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微生物活動和有機質分解,有利于生根長蘗,在干旱地區,則可切斷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達到蓄水防旱的目的。在分蘗末期,適當的深鋤傷根還可以控制對肥水的吸收,抑制無效分蘗,避免群體過大,對于已經旺長的群體,則能加速分蘗的兩極分化,改善株間光照,所以只要運用得當,中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西南區冬季溫暖,雜草容易滋生,在少、免耕麥田尤其嚴重,除人工除草以外,應主要采用化學藥劑防除。化除的效果好,功效高,但技術性也強,一般是在播種前或芽前施用,注意劑量與濃度,施藥均勻,不漏噴、重噴等。以下藥劑及配方(千克/畝),每畝兌水約60千克,適應西南區主要雜草群落,除草效果較好,即:克蕪蹤(0.25)、草甘膦[(10%)1.0)]、除草醚+撲草凈(0.5+0.15)、百草敵+蓋草能(0.20+0.20),西瑪津(0.20)除草醚+綠麥隆+敵草隆(0.5+0.2+0.1)、殺草快1號(0.5)及殺草快2號(0.2)等。

4.壓麥(鎮壓)鎮壓能沉實土壤,使土壤水分上移,增加地表墑情,在干旱土壤上能促根、增蘗。對于麥苗旺長、群體較大的麥田,則能控上促下,使小麥矮健;拔節初期鎮壓,還能顯著縮短基部節間長度,有良好的壯稈防倒作用。但是,鎮壓也要因地制宜,如土壤粘重或過濕、清晨有霜或露水、麥苗長勢較弱等,均不宜鎮壓。第1、2節間伸長較高時,鎮壓也要損傷莖稈。鎮壓次數和強度,應視苗情而定,并應順風向一個方向進行,不壓兩邊倒。成都平原采用石滾,對旺苗可鎮壓2~3次。

5.防凍西南三省部分高寒地區,由于寒流侵襲,發生霜凍,,危害麥苗安全越冬。常見的凍害死苗有兩種:一是在氣溫較低下,土壤干旱,根系吸水能力弱,蒸騰失水多,麥苗瘦弱,干凍而死。二是細胞結冰,即當溫度降至0℃以下后,受凍組織的細胞間隙便會結冰,由于胞外冰晶的形成,使細胞腋與胞外介質之間的滲透勢加大,胞內水分不斷外滲,造成原生質脫水而死亡。如果極端溫度較低,也會導致胞內結冰,原生質膠體破壞,細胞死亡,而且不可逆轉。

防凍的原則,應以預防為主,搶救為輔,同時要采取綜合農藝措施,如精細整地,施足基肥,選用抗寒品種,適期播種,培育壯苗等,這是防御凍害的基礎。在田間管上,鎮壓能使根系與土壤密結,防止“凌截“、“根拔”;寒潮來臨前灌水,可以提高地溫,也有減輕凍害的作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使用CHN化學煙幕劑,配方是瀝青15%,鋸木屑48%、硝酸銨32%、柴油5%,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三)中期田間管理

拔節至抽穗、開花是小麥的生育中期,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生育特點是,葉面積迅速增加,莖稈急劇伸長,幼穗分化長大,干物質積累最快。因此,此期對肥水的反應非常敏感,土壤干旱或養分不足都會嚴重影響葉面積擴展和穗花發育;但是,如果肥水過多,又會使?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閱讀排行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系列欧美系列日韩系列在线-国产午夜在线视频-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性夜影院爽黄a免费视频-性视频网址 | 精品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欧美18videosex欧美-精品免费在线视频-精品免费视在线视频观看-亚洲视频区-亚洲视频欧美在线专区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o-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黑人巨大跨种族video-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A片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人成aaaa-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久久精品视频-日韩久草视频-日韩久草-国产成人短视频-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o-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黑人巨大跨种族video-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A片 |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91九色蝌蚪在线-91九色李宗瑞在线观看-91九色露脸-91九色视频-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99re最新网址-99re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99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嗯好爽视频-嗯啊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99只有精品-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欧美国产视频-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 天海翼中文字幕-天海翼一区 在线播放-天海翼无码-天海翼视频在线-国产精品网红女主播久久久-国产精品外围在线观看 | 你懂的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日韩-你懂的国产精品-你懂的福利视频-夜夜操网-夜夜操天天爽 | kedou.xxx-lutube成人福利在线观看-luxu259在线中文字幕-m3u8久久国产精品影院-meisa hanai-mimiai最新网址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在线99-在线少女漫画-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精选一区二区-国产精选一区-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选91热在线观看-特级黄色视频毛片-特级黄色免费片 | 天天干在线免费视频-天天干夜夜爱-天天干网-天天干天天曰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夜-天天干天天玩天天操 |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中文无码视频三区四区在线观看-中文无码视频-中文无码肉感爆乳在线-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中文无码日韩欧毛 |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臀-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看-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精品久久久久久日韩字幕无 | 涩涩视频www在线观看入口-涩涩涩涩爱网站-涩涩免费网站-涩涩免费视频软件-高h gl肉文-港台三级大全 | 日韩视频在线免费观看,精品国产电影在线看免费观看,韩国演艺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消防器材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国产一级视频免费-国产一级视频久久-国产一级视频播放-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站-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2022精品国产-2022精品福利在线小视频-2022黄网-2022国产男人亚洲欧美天堂-2022国产毛片大全-2022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久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第一页,亚欧成人一区二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幼女网-亚洲呦女专区-亚洲永久在线观看-亚洲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麻豆-精品久久日日躁夜夜躁AV | 在线观看黄色网-在线观看黄色片网站-在线观看黄色片-在线观看黄色的网站-久久精品影视-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婷婷五色,五月天激情婷婷大综合,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欧美日韩不卡在线 九九香蕉-九九线精品视频-九九五月天-九九天天影视-天天干b-天天干2018 | 亚洲成人777777-亚洲成av人在线视-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玖玖色资源-玖玖色在线 | 日本欧美一区-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日本-区一区二区三区A片-日本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人妻A片成人免费看 | 日b视频免费看-日b视频免费-人禽性bbb视频-人禽无码做爰在线观看-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人妻一区日韩二区国产欧美的无码 | 我爱52av好色,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成人午夜无人区一区二区,国产一区国产二区国产三区,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狠狠操五月天 | 色婷婷在线观看视频-色婷婷在线播放-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色婷婷亚洲综合-黄色免费网站在线看-黄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久久-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一本伊人-一本之道久-一本之道无吗一二三区-一道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中文无码视频三区四区在线观看-中文无码视频-中文无码肉感爆乳在线-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中文无码日韩欧毛 | 尤物网站在线-尤物网站永久在线观看-尤物网在线观看-尤物天堂-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91香蕉视频在线播放-91香蕉视频在线看-91香蕉小视频-91香蕉亚洲精品人人影视-91香蕉影院-91香蕉在线视频 | 在线播放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91撕破艺校舞蹈系-在线播放69热精品视频-在线www天堂资源网-欧美裸色美妆大全-欧美伦理三级 | 99只有精品-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欧美国产视频-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中文字幕第38页永久乱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观看-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久久久久青草 | 亚洲成人7777-亚洲成人777-亚洲成人18-亚洲成片在线观看12345ba-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国内做爰免费视频 | 美女操网站-美女操操操-美女操操-美女被日动态图-美女被猛男躁免费视频网站-美女被漫画 | 亚洲成人7777-亚洲成人777-亚洲成人18-亚洲成片在线观看12345ba-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国内做爰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在线亚洲欧美-精品国产在线手机在线-精品国产在线国语视频-精品国产在线观看福利-亚洲色噜噜狠狠站欲八-亚洲色噜噜狠狠网站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噜-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丰满-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午夜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免费-欧美日韩在线成人看片a-欧美日韩在线不卡-欧美日韩在线播放-自拍偷拍三级-自拍偷拍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