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主要為害小麥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穎片和籽粒。病部初現針尖大小的深綠色小斑點,后擴展為半透明水浸狀的條斑,后變深褐色,常出現小顆粒狀細菌膿。褐色條斑出現在葉片上,故稱細菌性條斑病。病斑出現在穎殼上的稱黑穎。分布在北京、山東、新疆、西藏等地。
病原Xanthomonascampestrispv.undulosa(Smith,JonesetRaddy)Dye稱小麥黑穎病黃單胞菌(油菜黃單胞菌波形致病變種),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極生單鞭毛。菌體大多數單生或雙生,個別鏈狀。大小1―2.5×0.5―0.8(μm),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在土中或在種子上越冬,翌春從寄主的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經3―4天潛育即發病,在田間經暴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多次
再侵染。在新疆5―7月大的暴風雨次數多,造成葉片產生大量傷口,致細菌多次侵染,易流行成災。生產上冬麥較春麥易發病,冬麥中新冬2號、中引4號、75-149、74-56發病重,而新冬7號、4B-10-5發病輕。春麥中白歐柔發病重,阿勃次之,賽洛斯發病輕。一般土壤肥沃,播種量大,施肥多且集中,尤其是施氮肥較多,致植株密集,枝葉繁茂,通風透光不良則發病重。
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2)適時播種,冬麥不宜過早。春麥要種植生長期適中或偏長的品種,采用配方施肥技術。(3)用45℃水恒溫浸種3小時,晾干后種。也可用1%生石灰水在30℃下浸種24小時,晾于后再用種子重量0.25的40%拌種雙粉劑拌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