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學家不久前從小麥優勢品種中篩選出具有高抗性的新基因,為抗擊小麥條銹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武器”。
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分條銹病、稈銹病、葉銹病3種,是我國小麥生產上分布廣、傳播快、危害面積大的重要病害,其中小麥條銹病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
在國家“863”“973”等科技計劃的資助下,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張增艷、辛志勇研究員率領的課題組與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徐世昌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對102份引自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的人工合成小麥品種進行了抗病性鑒定篩選。經過近4年的研究和試驗,篩選出對小麥條銹病致病“禍首”――高致病真菌具有高度抗病能力的人工合成小麥新種質(CI108),發現其含有一個抗條銹病新基因,并利用分子標記對該基因進行染色體定位。
專家認為,新種質及其新基因的發現,為小麥抗條銹病育種提供了新抗源,對拓寬小麥品種抗性遺傳多樣性、增加抗病品種使用壽命、培育持久抗病小麥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