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春季是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由于去年小麥秋種受陰雨天氣影響,晚播麥田面積較大,加之今冬偏冷,冬前有效積溫偏少,造成今年苗情總體上群體偏小,個體發育偏弱,且地區間差異較大,突出分類管理尤為重要。為指導幫助各地農民朋友更好地加強春季麥田管理,現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擬定的《二○○八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介紹給讀者朋友,請結合當地小麥生產實際,加強管理,力爭今年全省小麥豐產豐收。
一、小麥苗情
今年全省小麥冬前苗情總體上群體偏小,個體發育偏弱。主要特點是,一類苗比例有所降低,二、三類苗比例有所增加;部分麥田雜草較多,病蟲越冬基數大;地區間苗情差異較大,萊蕪、聊城、臨沂、棗莊、日照、濟寧等6市群體適中,個體健壯,苗情較好,濰坊、威海、淄博、濱州、德州等5市小麥群體偏小、個體偏弱。各地應因地因苗實行分類指導,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適時劃鋤鎮壓,增溫保墑
各地要充分利用去年秋冬降水量大、麥田底墑較好的優勢,及時組織廣大農民在早春表層土化凍2厘米時(頂凌期)進行麥田劃鋤,以保持土壤墑情、提高地表溫度、消滅越冬雜草,為后期麥田管理爭得主動。尤其是對群體偏小、個體偏弱的麥田,要將劃鋤作為早春麥田管理的首要措施來抓。另外,春季澆水或雨后也要適時劃鋤。劃鋤時要切實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不漏雜草,以提高劃鋤效果。
早春麥田鎮壓是一項簡便易行、節本增效的重要農藝措施。對秋種整地時粗放、坷垃多的麥田,早春土壤化凍后進行麥田鎮壓,可沉實土壤,彌合裂縫,減少水分蒸發和避免冷空氣侵入分蘗節附近凍傷麥苗;對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早春土壤化凍后進行麥田鎮壓,以促使土壤下層水分上移,起到提墑、保墑、抗旱作用;對長勢過旺麥田在起身期前后鎮壓,可抑制地上部生長,起控旺轉壯作用。鎮壓要和劃鋤結合進行,一般應先壓后鋤,以達到上松下實、提墑保墑增溫的作用。
三、分類指導,科學施肥澆水
(一)一類麥田的肥水管理
一類麥田的群體一般為每畝60~80萬,多屬于壯苗麥田。在管理措施上,應注意促控結合,以提高分蘗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1.地力水平較高,適期播種、群體65~80萬的一類麥田。春季第一肥水過早會促使群體偏大,后期早衰,對這類麥田實施氮肥后移,可以有效地控制無效分蘗過多增生,增加開花后干物質積累,提高生育后期旗葉的光合高值持續期和根系活力,延緩衰老,提高粒重。在小麥拔節期的中末期要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5公斤,以獲得更高產量。
2.地力水平一般,群體60~65萬的一類麥田。要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公斤。
(二)二類麥田的肥水管理
二類麥田的群體一般為每畝45~60萬,屬于弱苗和壯苗之間的過渡類型。春季肥水管理的重點是促進春季分蘗發生,鞏固冬前分蘗,提高冬春分蘗的成穗率。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公斤。
1.地力水平較高,群體50~6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以后、拔節以前追肥澆水。
2.地力水平一般,群體45~5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進行肥水管理。
(三)三類麥田的肥水管理
三類麥田一般每畝群體小于45萬,多屬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應以促為主。一般應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追肥,使肥效作用于分蘗高峰前,以增加春季分蘗,鞏固冬前分蘗,增加畝穗數。
1.晚播弱苗群體40萬左右的麥田,春季追肥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溫5℃左右時開始,施用春季追肥量50%的氮素化肥和適量的磷酸二銨,同時澆水,促進分蘗和根系生長,提高分蘗成穗率;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節后期追施,提高穗粒數。
2.對于播種時已增加播量,群體45萬左右的麥田,一般在返青至起身期追肥澆水,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
3.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弱苗麥田,應在早春鎮壓劃鋤、頂凌耙耱的基礎上,在土壤返漿后,用化肥耬或開溝施入氮素化肥,以利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提高粒重,增加產量。對底肥沒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銨。
(四)過旺麥田的肥水管理
這類麥田一般年前畝莖數達80萬以上,植株較高,葉片較長,主莖和低位分蘗的穗分化進程提前,極易發生早春凍害。拔節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間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應采取以控為主、控促結合的措施。
1.對于年前植株營養體生長過旺,地力消耗過大,有“脫肥”現象的麥田,如果群體不大,早春每畝總莖數在80萬以下,可以看苗情在返青后、起身前期追肥澆水。如群體偏大,可在起身期追肥澆水。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防止過旺苗轉弱苗。
2.對于沒有出現脫肥現象的過旺麥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澆水,應注重鎮壓、劃鋤和噴施化控等措施適當蹲苗控制,避免過多春季分蘗發生。一般應在拔節期或拔節后期施肥澆水。施肥量為畝追尿素15公斤。
3.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旺長麥田,應在早春土壤化凍后抓緊進行鎮壓,以提墑、保墑。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間降雨后,抓緊借雨追肥。一般畝追12公斤左右尿素。
四、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對小麥白粉病、銹病,可每畝用20%粉銹寧乳劑50克,或15%可濕性粉劑75克,對水60~70公斤,在發病始期噴霧防治;對小麥全蝕病,可每畝用20%粉銹寧乳油100克,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克,對水50~80公斤,在小麥起身期至拔節期順壟噴澆;對紋枯病,可在小麥拔節初期每畝用5%的井崗霉素水劑100~150毫升,對水50~70公斤,噴澆于小麥莖基部。防治麥蚜,可每畝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6克,對水50~60公斤噴霧。防止麥蜘蛛,可每畝用20%三氯殺螨醇每畝50毫升,對水30~40公斤噴霧防治,可兼治灰飛虱,預防叢矮病。此外,還應注意加強對小麥黃矮病、叢矮病、麥葉蜂和地下害蟲的防治。
目前,對麥田闊葉雜草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使闊得、麥喜、使它隆、巨星和2.4-D丁酯等除草劑,特別是20%使它隆每畝50~60毫升噴霧防治,不僅對以薺菜、播娘蒿等為主的麥田雜草防效好,而且對其它除草劑防治效果較差的澤漆防除效果好,6.25%使闊得水分散顆粒劑每畝10~20克噴霧防治對豬殃殃有特效。2.4-D丁酯對棉花等雙子葉作物易產生藥害,甚至用過此藥后具有殘留的藥械再噴棉花等作物也有藥害發生,在棉區花生區麥田除草盡量不用2.4-D丁酯。特別是春季,麥棉和麥花生間作套種易發生藥害。對單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6.9%驃馬每畝60~70毫升或3%世瑪乳油每畝25~30毫升,莖葉噴霧防治,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除草劑的施用時期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以前。施用時,要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以免發生藥害。
五、預防早春凍害
早春凍害(倒春寒)是指小麥進入返青拔節這段時期,因寒潮到來降溫,地表溫度降到0℃以下,發生的霜凍為害。預防早春凍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灌水。
若早春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追肥進行補救。小麥是具有分蘗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凍害的麥田不會將全部分蘗凍死,沒有凍死的小麥蘗芽仍然可以分蘗成穗。通過加強管理,仍可獲得好的收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