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由于去年黃淮冬麥區秋季雨水大,有大量湖洼地、棉田地等因秋季積水或因倒茬晚而延誤了小麥種植。不少農民朋友來電話咨詢有沒有春季播種夏季成熟,而又不耽誤夏季作物種植的作物。春小麥是比較適宜的作物,但據筆者所知,黃淮冬麥區適宜種植的春小麥品種很少。筆者就如何利用半冬性品種種好春小麥談點意見,供農民朋友參考。
一、了解品種冬春性
小麥的種子在土壤里萌動以后,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條件,才能起身拔節發育形成結實器官,這段時間叫做小麥的春化階段。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3℃,歷時40~45天。半冬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一般為3℃~6℃,經歷時間為10天~15天。半冬性品種在8℃以上也能通過春化,但植株抽穗比較慢。春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溫度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過春化。因此,在沒有適宜種植的春性品種的情況下,選用半冬性品種為宜。
二、解決春化問題為了使小麥盡快通過春化,及時成熟,可采用下列方法:
1.早播種。春節前后,遇到氣溫較高的時段,當地表化凍6厘米深左右時,即可抓住時機播種。在以后冷暖交替的情況下,小麥種子萌動通過春化,一般能夠及時成熟。
2.在播種前將萌動種子在0~5℃低溫下處理10~25天,然后播種。冷處理時注意種子通風透氣,不宜用塑料布等不透氣的東西裹的太緊,因為種子萌動以后呼吸強度加大。
三、認識春小麥的生育特點
1.生育期短,春小麥從播種到收獲約90多天。
2.營養生長期短,春小麥春播氣溫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長,通過春化階段很快就進入光照階段,從出苗到單棱期約20天。
3.分蘗期短,從出苗到拔節經歷的時間很短,分蘗少,分蘗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淺而弱,后期易因脫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葉即進入二棱期,5葉小花分化。
四、春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1.條施肥,肥托種。在播種前,把肥條施在地下9厘米深處,然后把種子播到3~4厘米深處,麥苗在三葉期麥粒養分耗盡時,恰好肥料供應上。
2.施足底肥。若冬前作準備,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磷銨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達到20~25厘米。冬前未做準備,每畝施標準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適當增減)、標準磷肥30~50公斤,鉀肥及微肥適量。
3.適時早播,縮小行距。春小麥播種越早越好,小麥在春化階段抗凍能力較好,一般不會出現凍害。春小麥分蘗少,個體較小,采取密植更能獲得高產。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播種量依據種子千粒重、發芽率及畝穗數而定,一般畝穗數35萬穗左右為宜,這樣播種量20公斤左右為宜,地力差或墑情差可適當增加播量。
4.早管理。春小麥3葉期胚乳養分用盡,又值穗分化和分蘗期,需要大量的養分。春季雨水少,麥苗覆蓋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墑快。因此,春小麥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進早分蘗。二葉一心灌頭水,地力差的結合澆水追施碳銨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遲到起身拔節期。原則上頭水后二水要緊跟,間隔10~15天。二水后,三水要緩,一般在第二節間定型、無效分蘗死亡后再灌三水。
5.澆好灌漿水。灌漿期注意雨天、大風天不澆水,防止小麥倒伏。小麥揚花后按間隔15天左右澆一水。
6.注意病蟲害防治。由于春小麥莖葉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因此,春小麥比冬小麥更要加強病蟲害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