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提醒:甲基托布津等農藥對赤霉病的防效優于多菌靈。
大豐市白駒鎮陳永來來電話說,麥子抽穗了,要不要用藥防治病蟲害。
在小麥抽穗揚花期,要重點用藥防治小麥赤霉病。該病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都有發生,小麥抽穗期遇連續陰雨天氣發病更為嚴重。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80-90%,甚至顆粒無收。該病主要在小麥揚花期發生,病初在小穗穎殼上出現邊緣不清的水漬狀褐色斑,以后逐漸蔓延至整個小穗,使小穗枯黃。通常一個小穗發病后,病小穗上部的其他小穗也迅速枯死,不能結實。潮濕時,病穗上產生粉紅色霉層,并著生藍黑色小顆粒。
春季氣溫升高、雨水多時,病菌大量繁殖,并借雨水和風傳播到麥穗上,高溫高濕條件下能很快在麥穗上產生霉層,霉層上的病菌又借風雨向其他小麥植株傳播。一般赤霉病危害以揚花期病菌一次侵染為主,多雨年份會有再侵染。小麥齊穗后20天內最易感病;揚花期感染率最高,此期氣溫在15℃以上、陰雨天多,病害就有可能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連續3天以上陰雨天氣,就有重發的可能性;遇晴好天氣,赤霉病一般不重。地勢低洼、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過多、通風不良、密植的麥田,易發病。
采用高效、安全藥劑在小麥揚花期噴藥保護是防治赤霉病的關鍵措施。一般在始花期(揚花10-20%)施藥一次,就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抽穗期天晴、溫度高,麥子邊抽穗邊揚花,可以在齊穗期用藥;抽穗期溫度低、日照少,麥子先抽穗后揚花,宜在始花期用藥;抽穗期遇連陰雨天氣,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再噴藥,應搶雨隙多次噴藥防治。重病年至少用藥2次,每次間隔時間要短。在該病常年流行地區,必須在小麥揚花期噴藥保護,保證花期不受病菌侵染,是否用第二次藥,可根據品種抗性、病情發展及天氣情況而定。噴藥后遇雨宜在5-7天后再噴一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多菌靈是生產上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老牌藥劑,一般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或40%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噴霧。據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研究,目前江浙滬地區已發現大量的對多菌靈有抗性的赤霉病菌株,單用多菌靈防治赤霉病效果不佳。生產上使用多菌靈與三唑酮等藥劑的復配劑,以及甲基托布津單劑及其與其他藥劑的復配劑,對赤霉病的防效要好一些。另外,有研究報告稱,使用廣譜殺菌劑銅高尚能有效預防赤霉病,在雨隙噴施該藥也有良好的防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