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該品種為2000年黑龍江省良種化工程中標品系。
品系來源:該品系由黑龍江省農科院小麥所于1990年以克旱12號(克82R-75)為母本,以克89RF6287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進行系譜選擇,經南繁增代,于1995年決選,代號為克95R-498。2003年春通過省級審定,命名為克豐10號。
生物學特征:該品系為中晚熟品系,生育期90天左右,幼苗叢生、直立,分蘗力強,葉色灰綠,葉片寬厚。株型收斂,旗葉上舉,繁茂性好,成穗率高。莖稈直立,稈強不倒。株高95~100厘米,穗紡錘型,短芒、黃稃、赤粒,角質率高,千粒重為35.5克,容重793.4克/公升。其前期抗旱,后期耐濕性強,活稈成熟,落黃好。高抗稈銹病21C3、34C2等多個生理小種,抗自然流行葉銹病,根腐、赤霉病輕。
品質特點:該品系雙親皆為提莫菲維細胞質T808的衍生系,具有國外優質王冠品種馬奎斯、米爾諾夫硬紅粒和紅法夫優質親源,具有優質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GLU1A-1、GLU1B-7+9、GLU1D-5+10,經農業部谷物及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蛋白質含量15.35%,濕面筋34.0%,沉降值62.5ml,面團形成時間為4.0min,穩定時間為15.2min,最大抗延阻力為530BU,延伸性18cm,拉伸面積125.3cm2,達到了高強筋面包麥的主要品質指標。
產量水平:該品系自決選以來,連續四年產量鑒定表現突出,而且年度間相對穩定。1996年公頃產量為5460.8公斤,較新克旱九號增產15.6%;1997年公頃產量為5263.9公斤,較新克旱九號增產8.9%;1998年公頃產量為6023.2公斤,較新克旱九號增產16.8%;1999年公頃產量為4111.11公斤,較新克旱九號增產10.86%。四年平均公頃產量為5214.75公斤,平均較新克旱九號增產12.85%。2000年參加全省區域試驗,在遭遇干旱,小麥普遍減產的情況下,平均公頃產量3241.4公斤,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號平均增產7.7%,2001年繼續試驗,平均公頃產量3652.5公斤,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號平均增產11.9%,2002年上升為省級生產試驗,平均公頃產量4573.3公斤,較對照品種新克旱9號平均增產11.4%。
栽培技術及適宜地區:由于該品系前期抗旱性和耐瘠性好,后期耐濕性強,栽培條件要求不嚴格,一般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條件下種植均可,適應在黑龍江及內蒙東四盟的部分地區種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