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揚麥9號是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和江蘇省農科院遺傳生理所采用常規育種方法與花粉培養新技術相結合共同育成的一個矮桿、多穗、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1984年溫室配組并春播加代,其組合為:鑒三×揚麥5號。1986年該組合F3各系表現突出,同年秋播將其F2集團選藏種經鈷源2.5萬居里里輻照后播種,次年春天采樣花培,獲得300多個花粉植株,將花粉植株的后代進入常規育種程序,經連續兩年選株選系,1990年進入鑒定圃,1991年進入品比圃,1992年夏收麥表現突出,命名為揚92P28。1992年秋播進入長江中下游小麥新品系適應性試驗,1993-1996年參加了江蘇省淮南麥區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兩年區試平均單產358.55kg,比對照揚麥158增產1.77%。居參試品種之首;生產試驗共5個試點,平均單產425.58kg,比對照增產3.67%,亦居參試品種之首。1996年11月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正式命名為楊麥9號。
該品種春性,熟期比揚麥158略早。幼苗半直立,生長清秀,分蘗出生早。株高為80cm左右,株型緊湊,莖桿中粗,基部節間短,耐肥抗倒。葉片寬大,葉色深綠但略淡于揚麥158。分蘗率成穗率均較高,易爭足穗。穗近長方形,芒,白殼,紅粒,半角質,籽粒飽滿,容重高。大穗大粒,每畝30萬以上有效穗的情況下,每穗仍可達40粒以上,千粒重40g左右。據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和省中試鑒定,揚麥9號赤霉病為中抗,與揚麥158相接近,白粉病、葉尖枯抗性略差于揚麥158,后期灌漿速度快,熟相較好。1996年多點生產示范結果一致反映:揚麥9號產量潛力較大,在耐肥抗倒性等方面更為突出,尤其適合高產更高產栽培和機械化收獲的要求,深受規模經營農場和農戶的歡迎。96年常州市夏糧高產競賽中,揚麥9號百畝豐產方平均單產518kg,為全市奪冠。1997年夏收前,由江蘇省科委農林廳、農科院、農業大學等十個單位的專家教授組成的“揚麥9號高產示范現場考察驗收,其理論畝產為624.2kg,實收畝產為605.5kg。專家們一致認為:“揚麥9號是一個株型緊湊、矮稈抗倒的多穗、多花型品種,增產潛力大,是當前高產更高產栽培的理想品種之一”。目前已列入江蘇省“九五”推廣計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