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銅麥3號是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小麥育種中心選育的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2000年通過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由于該品種既高產穩產又品質優良,因此被陜西省列為重點農技推廣項目,在渭北旱塬和同類生態區推廣。
特征特性 冬性,幼苗平狀,分蘗力強,越冬性好,在黃淮冬麥區旱地均可正常越冬。株高85厘米左右,稈中粗,彈性好,抗倒伏,株型適中,穗下節間較長。穗紡錘形,長芒,白穗,有效小穗18――20個,排列適中,中部小穗結實4――5粒,包被適中,不易落粒。粒色白,質角,千粒重40克左右。中熟,抗旱性強于旱地主栽品種長武134,抗干熱風,抗黃矮病,中抗條銹病,白粉病輕,綜合抗病性強于旱地主栽品種晉麥47。
產量表現 2000年18點1328畝示范田,平均畝產337.3公斤,比對照長武134和晉麥47分別增產12.1%和10%。2001年春夏連旱,小麥拔節后多次遭受寒流和沙塵暴襲擊。由于銅麥3號抗逆性強,在災年仍獲豐收。一般旱地畝產250公斤――300公斤,高產地區畝產400公斤以上。
品質 陜西省種子管理站對2000年小麥區試品種統一進行了品質分析,達國頒一級優質強筋小麥標準,可代替進口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優質面包。
適宜地區 根據區域試驗和跨省生產示范結果,在黃淮冬麥區適宜冬性品種種植的旱地均可試種。包括甘肅東部,陜西渭北、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東、河北南部。一般旱地畝產200公斤――300公斤,旱肥地畝產400公斤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 播種期與一般冬性品種相同,多在9月中下旬。適期畝播種量8――9公斤,播期延誤時,適當增加播種量。施肥以底肥為主,占總用量的70%以上,氮磷比例為1:0.5――1,缺鉀田塊可適量施用鉀肥。返青到起身期每畝趁墑追施尿素5――8公斤。在白粉病和銹病發生年份,用粉銹寧噴霧防治。灌漿初期和中期用1%尿素溶液加0.3%磷酸二氫鉀溶液各噴霧一次,對提高籽粒品質作用較大,應引起足夠重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