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高原205是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多親本復合雜交、冬春兩地交替選擇育成的抗麥莖蜂春小麥新品種,親本組合為[(80642/高原338)F1//(81-143高原472)F3-5]F2///(高原472/多年生一號)F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弱春性,幼苗半匍匐,葉片小而下披。出苗至成熟90~116天。株高70厘米左右。穗紡錘形,長芒,穎殼白色,穗長7~9厘米。穗粒數25~30粒。籽粒白色,卵圓形,腹溝淺,角質。千粒重50克左右,容重772~789克/升,蛋白質含量16%左右。
高原205小麥1995~1996年參加青海省區試,畝產408.9~614.7千克,比對照青春533增產0.95%~41.21%;1996~1997年參加8個點次生產試驗,畝產為463.4~562.6千克,增幅為8.4%~54.5%。
該品種抗灰翅麥莖蜂。1997年青海省鑒定,高原205受害率為2.0%,對照品種為8.0%~46.0%。抗銹性強,經國家指定抗條銹病鑒定單位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原205對條中25、29、30、31號小種免疫,對27號小種中抗,在田間觀察,未發現葉銹和稈銹病。在河南省冬麥區多點觀察,中抗紋枯病和葉銹病,赤霉病輕,高感白粉病,耐漬性好。
培育者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地區及技術高原205適宜在青海省川水地區、柴達木盆地和甘肅省中部地區等春麥區水澆地種植。1998年甘、青兩省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9萬畝,創經濟效益200萬元。該品種不僅能經濟有效地控制蟲害,而且可減少農藥防治的大量人工和費用,減輕環境污染。預計推廣面積可達200萬畝左右。
栽培規程:
高原205屬矮稈、多穗型品種,群體結構好,抗倒伏,早熟,生長發育快。栽培上要求高密、高肥、早管理。甘、青兩省春麥區每畝播種量25千克左右,保苗40萬~50萬株,穗數達到50萬~55萬。在中等土壤肥力基礎上,畝施純氮16千克、純磷11.5千克。土雜肥和磷肥作底肥,播前施人,氮素肥料在苗期結合澆水進行追肥。第一次苗水管理要在3葉期澆灌,拔節期澆第二次苗水,以后視土壤水分情況澆水即可。該品種休眠期較短,要在黃熟期及早收獲,以防穗發芽。
審定情況1998年3月通過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