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文名稱:小麥線蟲病
中文別名:馬藺子、胡椒子
拉丁學名:Anguinatritici(Steinb.)Filip.ctStekn.異名TylenchustriticiGoodey.
為害癥狀: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現癥狀,而以穗部的癥狀最為典型。受害幼苗口十片皺縮、扭曲,葉色淺而肥嫩,葉尖常被裹在葉鞘內,新葉有時畸形發展。嚴重的萎縮枯死。在抽穗前,病株莖、節膨大而彎曲,葉片上偶爾發生有微小的圓形突起一蟲癭。病穗表現短小,穎片張開,有芒品種,芒呈鈍角狀橫出或扭曲,籽粒部分或全部變為蟲癭。蟲癭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綠色,后期變為黃褐色至黑褐色,頂部有小鉤,外形與小麥腥黑穗病粒相似,切開蟲癭,內含白色絲狀物的線蟲,如加水一滴,片刻即有線蟲游出。
病原菌形態特征:屬粒線蟲。成蟲肉眼可以看見,蟲體線形,兩端尖,頭部較鈍圓。
發病特點:蟲癭內的幼蟲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極強,混于種子內的蟲癭是遠近距離傳播的主要來源。收獲時落入土壤中的蟲癭不易存活,傳播作用不大。當小麥種子和蟲癭同時播入土中后,蟲癭吸水變軟,癭內幼蟲鉆出蟲癭,當幼苗出土后,幼蟲用吻針剌傷小麥,侵入組織,隨幼苗生長,向上爬行為害葉片、幼穗,在種子子房內營寄生生活。冬麥秋播后,雨水較多有利于線蟲侵染而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l)與非寄主作物輪作2年。(2)選用無病麥種做種。(3)用膠泥水、食鹽水和清水選種:膠泥水為30―40%,食鹽水為20%。選種時,將種子盛在細密的籮筐內,放人膠泥水、食鹽水和清水中,使水面沒過種子,邊攪動邊撈出上浮水面的蟲癭。清水選種,動作應迅速,以免癭粒吸水下沉,影響汰除效果。用食鹽水選的種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凈。(4)種子在54C溫水中浸泡10分鐘,可殺死輕度受害種子中的幼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