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寧麥13小麥株型緊湊,長相清秀,每畝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等產量結構協調,著粒密度和粒重高,穗層整齊;高抗梭條花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紋枯病、白粉病和葉銹病;適應性廣。只要嚴格把握播種適期,加強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就可以預防暖冬造成的凍害發生,提高產量。高郵市湯莊鎮自2005年以來連續3年種植寧麥13小麥,畝產均突破500公斤。現將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一、適期播種,爭壯苗越冬。考慮到暖冬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大面積生產上要適當推遲小麥的播種期,以防冬前拔節遭受凍害。播種期以壯苗越冬為目標,按越冬前(12月20日)活動積溫400℃的指標,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合理確定。一般播種期比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確定的播種期適當推遲5-7天,以10月底至11月初播種為宜,以免播種過早生育期提前發生凍害。
二、適度密植,建立高產群體。土壤肥沃的高產田,宜采用精播高產栽培技術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以8-12萬為宜;土壤肥力中等的田塊,每畝基本苗以12-15萬為宜。適期播種的,每畝用種量為7-10公斤;遲播的,每推遲1天播種量增加0.25-0.5公斤,但每畝用種量不能超過20公斤。提倡用多效唑拌種,以增強植株抗倒性。
三、科學施肥,節氮增磷鉀保品質。寧麥13為弱筋小麥品種,氮肥施用過多易造成籽粒蛋白質上升,品質降低,應采取節氮增磷鉀和氮肥前移的方法施肥。畝產500公斤的產量指標,每畝施純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各7-9公斤,氮磷鉀比例為2:1:1。掌握前期足肥促早發,后期控制氮肥保品質的施肥原則。氮肥中基肥與追肥的比例為7:3,即基肥占70%,分蘗肥占15%,拔節孕穗肥占15%。
四、防治病害,確保優質高產。拔節期,每畝用20%紋霉凈150-200克或5%井岡霉素400-500克,加水20-25公斤用彌霧機彌霧防治紋枯病,并確保藥液能淋到莖基部發病部位。抽穗揚花期(10%麥穗見花藥),每畝用75%多菌靈100克、15%粉銹寧35-50克,加水60公斤噴霧或加水20公斤彌霧,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