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搞好小麥播種是小麥高產穩產的基礎。這幾年氣候條件和生產條件發生了一些變化,今年小麥播種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耕作整地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麥田達到耕層深厚,土壤中水、肥、氣、熱協調,土壤松緊適度,保水、保肥能力強,地面平整狀況好,符合小麥播種要求,為全苗、壯苗及植株良好生長創造條件。這幾年不深耕只旋耕的面積很大,連續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麥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堅實的犁底層,影響根系下扎、水分下滲,土壤蓄水少,小麥后期容易早衰。應旋耕2~3年后耕翻1年,破除犁底層。另外,旋耕的麥田表層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種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形成深播弱苗,影響小麥分蘗的發生,造成穗數不足,降低產量,所以應該注意旋耕后先耙耢,再播種。另外,播后鎮壓也很重要,通過調查,在去年干旱的情況下,播后鎮壓的麥田抗旱性強,因此提倡播后鎮壓。
二、適期播種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在過去認定的播期播種,常常出現小麥冬前旺長,冬季和早春凍害時有發生,為應對氣候變暖的形勢,冬小麥的播種適期應該比過去的適宜播種期適當推遲,根據計算和試驗,冀中南麥區適宜播種期應在10月5~15日,冀東麥區適宜播種期為9月底。旱地小麥要注意適墑播種,如果9月下旬降雨需要搶墑播種,應注意適當降低播種量,避免形成旺苗。
三、適量播種 冬小麥麥田許多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播種量偏大的問題,造成群體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長,莖稈細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產量不高等問題。
確定合理的播種量掌握的原則:一是品種特性。主要指分蘗力、分蘗成穗率的高低和適宜畝穗數的多少;二是播種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澆地條件下,一般分蘗力強、成穗力高的品種,播期適宜和土壤肥力較高的條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種量宜少些,適期播種每畝8萬~12萬基本苗;分蘗成穗率低的品種,每畝13萬~18萬基本苗;中肥地力基本苗適當多一點;晚播小麥要適當增加基本苗。旱地條件下,適期播種每畝15萬基本苗。
四、防治苗期地下害蟲和根病 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要用藥劑拌種。一是根病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2%立克莠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20%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15%拌種。二是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三是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藥劑(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由于拌種對小麥出苗有影響,播種量應適當加大10%~15%。
五、播種后出苗不全 小麥播種后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一旦發生缺苗,應及時補齊。主要方法包括:
1.補種。選擇與缺苗地塊相同的品種,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2.5萬倍的萘乙酸溶液或磷酸二氫鉀500倍液浸泡12小時,晾干后播種,以利于出苗和生長。
2.移栽。對于來不及補種和補種后仍有缺苗的地塊,可在小麥分蘗期選用同一品種壯苗進行移栽,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后及時澆水和松土,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于小雪,以利小麥緩苗和越冬。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