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分蘗末期至拔節初期的生長發育要點與調控
1.分蘗末期過渡時期的調控分蘗末期植株的生長主要由根、葉、莖數的分化形成期,轉為葉的伸長、伸長莖節的分化伸長期。此時調控的基本依據是總莖數達到成穗數并且即將進入拔節期,調節的目標是植株體內逐漸變化達到新的生長階段所要求的內部環境。表現為:分蘗繼續發生,葉色沒有大的波動,莖葉的生長量平穩上升。昌吉因融雪的影響,在春生二葉期小麥體內水分較多,所吸收的氮素易偏多,導致莖葉生長過旺,不利于平穩變化,主要通過前期對氮磷的調控,使小麥穩步生長。
2.莖數量的調控主要為分蘗的調控。拔節初期葉片數為4的莖稈易成穗,即春1葉期健壯的總莖數應為成穗數。經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試驗基地調查得出,越冬前1葉的莖成穗率為74%,越冬前2葉的莖成穗率為98%,越冬前3葉及3葉以上的莖成穗率為51%,平均越冬總莖數成穗率為6.5%。表現為密度大、成穗率低的特征。所以,莖數量的調控,要以單位面積的成穗數和基本苗為依據。
在調控時,拔節初期總莖數等于或高于成穗數,以控為主,可采用延遲使用肥水來控制。控制以輕控為主,是保證群體平穩增長的基本措施。輕控是在群體與環境矛盾較緩和的情況下,由群體在自我調節能力的范圍內進行調解,以形成協調的群體與環境的關系。
拔節初期總莖數低于成穗數,可采用中耕、追肥灌水等措施促進分蘗成穗。促進單株成穗,返青期措施為中耕或追施肥水,配合使用反而會使單株成穗率下降。
分蘗調控應注意各項措施的均勻性,盡量避免成穗莖的高度、葉片大小和穗的大小差異懸殊(即最高總莖數的成穗率不宜高于60%,過高,穗粒數顯著下降),導致群體因不整齊而減產。
二、拔節期的生長發育要點與調控
1.株型調控拔節期為根、莖、葉、穗一同生長的關鍵時期。此時根系分布深,莖節短粗,葉片上舉,小穗分化發育所需有機養分充足,利于高產。對根系的調控主要由探耕、深施肥、底墑充足、拔節期適當的控水,來達到根系向深層發展的目的。通過合理的調控,可以形成較好的梭形株型。
2.莖的調控拔節期主要為單莖特征的調控。主要為莖粗細和莖的長短的調控。莖的生長可分為四個階段:(1)節與節問的分化形成期;(2)節間伸長長粗期;(3)物質充實期;(4)物質輸出期。與莖形態特征有關的是前三個階段。第一二節間伸長長粗期,即春三四葉露尖時,之前為節與節間分化形成期,之后為第一二節間的物質充實期,此階段應控制肥水,避免莖葉生長過旺,導致莖過細長、莖壁過薄;又要注意植株進入生長旺盛時期,對肥水需求的迫切性。因此,此時灌水量不宜過大,力爭達到既能滿足植株對肥水的需求,又不至于過多導致莖葉旺長。突出小水勤灌的特點,第一次灌水與第二次灌水時間間隔短,每次的量要少。
3.葉的調控葉的數量、大小和形態,是構成群體特征的主要方面,它們的調控,對群體凈光合產物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般認為,梭形的株型有利于群體的通風透光。即倒三葉最長,其上下相鄰葉依次減少。根據葉片生長特性和相互關系,要控制下部葉的生長、避免倒四葉生長過旺,應在它們開始生長階段控制水肥,即在小麥返青期(春1、2葉露尖時)控制水肥,控制倒四葉,避免其生長過長;為促進倒三、倒二葉的伸長,宜在起身初期(春2葉露尖后至春3葉露尖前)灌水施肥,以使葉片形態達到合理的長短特征;春三葉期適當肥水可以提高其質量,并促進春五葉的生長;春五葉期施肥水,提高春五葉的質量。
4.上層根的調控上層根主要指開花后分布在0~5厘米土層中的淺層根,發生于拔節后,開花灌漿期為其功能盛期。上層根的活力和數量,對高產群體后期光合產物的積累具有重要作用。
增加上層根的數量和提高上層根的活力,主要的措施為:培肥地力、合理追肥、稀播、后期保證土壤濕潤等。后期灌水量不宜太大,即小水勤灌。特別是進入灌漿期后,整個植株走向衰老,高溫期間灌過冷的水和灌水量太大,會因溫差刺激和缺氧而加速根系衰老,導致整個植株的早衰及死亡。
5.過波期的特點分蘗繼續發生,葉片上舉,葉色沒有顯著的變化,植株生長最快,外觀矮壯,上層根大量發生,為后期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對莖葉根的調控,達到對小穗生長的促進作用。
三、孕穗期的生長發育要點與調控
孕穗期是小麥需水肥的臨界期,也是小麥葉面積系數最大的時期,群體結構的好壞,主要在這一時期表現出來。對豐產田單莖葉面積變化的分析,得出單莖葉面積開花期>孕穗期>抽穗期,表明孕穗期分蘗葉片開始枯黃,逐漸死亡。因孕穗期至抽穗期單莖葉面積減少的較少,而抽穗期至開花期增加的幅度較大,表明抽穗至開花期,植株的生長中心已轉為生殖生長,此時分蘗大量死亡,利于在群體結構發生變化時自身內部的調解,不會對生長中心產生影響。即高產田群體變化特點是:生長中心的變化是平穩的,外界和內部的變化都在自身調解的能力范圍之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