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病害的種類很多,近年來白粉病、紋枯病、全蝕病等發病嚴重,這些病害的發生給小麥生產帶來巨大損失,應及早防治。小麥白粉病可浸染小麥植株地上部分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初發病時,葉面出現1~2毫米的白色霉點,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或橢圓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層白粉,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動立即飛散。小麥紋枯病主要是禾谷絲核菌和立枯絲核菌浸染所致,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病株殘體上越夏和越冬,成為初浸染的主要菌源。小麥發病后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淡黃色小斑點,隨后發展成黃褐色梭形或眼點狀病斑,病部逐漸擴大,最后病株基部莖節腐爛。小麥發病后,植株根部變黑,分蘗減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或全株枯死。發病愈早,減產幅度愈大。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部病害,只浸染麥根和莖基部1~2節。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黃葉多,地中莖變成灰黑色,嚴重時造成麥苗枯死。小麥播種過早時小麥全蝕病發病易重。
對小麥病害的防治,應以農業栽培措施為基礎,抗病品種對減輕病害發生有明顯作用。如果播期沒有抓好種子處理,導致病害發生,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重病田要輔以藥劑噴施防治。在發病期進行全面普查,將病株拔出,帶到田外銷毀。白粉病發病時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劑800~1000倍液,或四霉素800倍液均勻噴霧。紋枯病發病初期用5%井岡霉素水劑7.5克對水100公斤,赤霉病可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四霉素600~800倍液噴霧。防治小麥全蝕病等根部病害可在發病初期用四霉素600倍液噴施,注意重點噴施莖基部,同時可兼治小麥白粉病、銹病、紋枯病等病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