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 、適宜推廣區域
以半干旱區、陰濕區為適宜推廣區域,干旱地區種植應有補灌條件。作物以冬小麥為主,在底墑充足、春墑較好或有補灌條件下安排應用于春小麥。
二 、播前準備
1、選地整地 選擇肥力中上等的川地、臺地、水平梯田、塬地,前作為豆茬、麥茬(重茬1-2年)地塊種植,切忌在風口、青沙露面、肥力低下、瘠薄地種植。前作收后實施以“五墑耕作法”為內容的蓄水保墑土壤耕作技術。
2、增施肥料 冬小麥增施基肥,加強旱追肥。播前結合淺耕,畝基施農家肥1850-2530kg,尿素8.2-13.7kg,二銨7.1-11.6kg;帶種肥二銨3.5-4.8kg/畝,尿素2.3-3.7kg/畝;返青時在壟溝麥行中每畝旱追尿素5-7.5kg。春小麥重施秋肥,酌施種肥,及時借雨追肥。白露前后結合淺耕收耱畝底施農家肥2310-3220kg,碳銨26.3-33.9kg,普磷23.5-27.5kg;帶種肥二銨3.5-4.0kg/畝,尿素1.7-2.5kg/畝;拔節期每畝借雨追施尿素6-8kg。在上述肥料用量范圍內,半干旱地區、高肥力田塊宜取低量,陰濕地區、低肥力田塊宜取高量。
3、選用良種 冬小麥半干旱區因地制宜選用長武134、“西峰”系列、“隴原”系列、蘭天7號、隴鑒127;陰濕區以中引6號和秦麥4號等為主栽品種。春小麥干旱區補灌條件下種植選用寧春4號;半干旱區有針對性的選用晉2148、定西35、802、寧春20號等;陰濕區以高原602、80-1421等為主栽品種。
4、實行拌種 種子精選、晾曬后進行藥劑拌種。冬小麥每50kg種子用75%“3911”乳油100ml、促豐寶150g加水5kg拌種;春小麥每50kg種子用50%克菌丹200g、促豐寶150g加水5kg拌種。
5、選用機具 建議選用眉縣機電配件廠生產的機引2BFMY-2/4型施肥覆膜播種機和山西省永和縣通達農機公司生產的畜力2BM-1/2型鋪膜播種機。其它廠家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鋪(覆)膜播種機,各地在試驗應用的基礎上通過測試認定后,也可有針對性的選用。
6、選用地膜 要求覆蓋膜幅寬35-40cm,厚度0.005-0.007mm,抗拉性強,不易破損。
三 播種技術
1、種植規格 以50-60cm為一帶,壟底寬25-30cm,壟高10cm,壟頂呈圓弧形,壟間距25-30cm,每壟兩側膜邊各種植一行小麥,大行距35cm,小行距15-25cm。
2、播期 冬小麥原則比常規露地種植適當推遲播種,具體應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搶墑播種;春小麥較露地種植適期提早播種。
3、播量 冬小麥掌握為當地常規露地種植最佳播量的80-85%,春小麥接近于常規露地種植的最佳播量。
4、播深 冬小麥6-8cm,春小麥3.5-5cm。
四 、田間管理措施
播后膜側用土壓嚴,不露邊,膜上每隔2-3m橫壓一土帶,防風揭膜;遇雨地面出現板結,及時進行中耕破除;缺苗斷壟20cm以上的行段摧芽補種,有叢撮苗的行段在4葉期前后進行疏苗;冬小麥起身前和春小麥苗期以護膜為中心,嚴防人畜踩踏和大風揭膜;盡可能開辟各種水源,在冬小麥返青-撥節期和春小麥抽穗期等需水臨界期或受旱關鍵期,進行節水補灌,改善水分供應條件;對群體偏大或長勢偏旺的麥田,冬小麥于返青-起身期、春小麥于分蘗期,用壯豐安乳劑加水葉面噴施,控長促壯;對壟間雜草進行人工拔除或化學防治;加強紅(黃)矮病、全蝕病、銹病、粘蟲、蚜蟲等病蟲害的預報,及時防治;灌漿期噴施促豐寶、磷酸二氫鉀等葉肥,防止早衰,增加粒重。
五、清理殘膜
小麥收獲后,盡一切可能清理回收殘膜,減少“白色污染”。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