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小麥灰飛虱除了危害小麥外,還會傳播小麥叢矮病,近年來此病在各地麥田呈逐漸回升的趨勢,地頭、地邊常見病株,局部地塊幾乎絕收。
一、主要病因
1.由于種植布局造成小麥條田及插花田多,各農戶的田間農事操作時間不統一,利于灰飛虱的棲息躲避,致使小麥出苗后灰飛虱易遷移危害。
2.隨著秸稈還田面積增加(特別是玉米),加之免耕技術或耕作措施粗放造成田間及四周雜草密度大,為灰飛虱危害提供了食源和越冬越夏場所,造成蟲源及毒源增加。
3.氣候條件適宜灰飛虱繁殖危害。由于近幾年秋季氣溫高且冬季暖冬,降雪少,對灰飛虱的越冬非常有利,為冬后危害積累蟲源。早春氣溫高,小麥返青早,利于越冬代成蟲羽化,對麥田危害較重。
4.機械跨區作業一方面造成禾本科雜草種類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麥田種植品種及成熟時間不盡相同,集中收獲時田間落粒多,致使田間自生麥苗數量大,以及除草劑效果不理想,從而為灰飛虱在田間危害繁殖和傳毒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防治措施
1.種麥前徹底清除田間地頭及路邊雜草,減少蟲源及毒源。
2.藥劑防治要狠抓一個“早”字,在小麥出苗后應進行藥劑除治,即在小麥出苗50%時,對于小塊麥田,特別是靠近閑地、棉田、道邊、樹地邊的麥田進行全田噴施;大面積連片麥田防治四周,防治寬度為3~5米藥劑保護帶。每桶用藥10%吡蟲啉1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對水噴霧,間隔5~7天噴第二次。同時對飛虱、葉蟬、瑞典蠅、土蝗、蟋蟀等害蟲起到控制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