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冬小麥苗期是指從播種出苗到小麥起身拔節前,其生長特點是以長葉、長根、長蘗為主的營養生長。小麥苗期要經歷一個嚴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會形成畸形苗、凍苗、黃苗、死苗,從而造成缺苗、斷壟,嚴重影響小麥產量。下面介紹幾種異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疙瘩苗和立針苗
發生原因:播種質量不好。如播量過大、播種時機器行走不均或播前整地不好,易形成疙瘩苗;播種過深、播后鎮壓時嚴重壓苗,尤其是秸稈粉碎還田的地塊,秸稈粉碎的質量不好或土壤明暗大坷垃多,使麥苗出土受阻會形成立針苗。另外,有時為了預防麥苗受凍,施用土雜肥蓋苗過厚,春季麥苗起身時也易形成立針苗。立針苗葉片少,麥苗長得細,形不成足夠的分蘗。如果是由于播種過深造成的立針苗,扒開土層,可發現地中莖很長,影響麥苗發育。
防治方法:①播前精細整地,一般耕地深度以20~25厘米為宜,應達到耕層上松下實、底墑充足、地面細碎平整、無明顯坷垃。②提高播種質量,掌握合適的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不能過深過淺,且下種要均勻。③掌握適宜的播種量,應根據地力、品種、產量而定,并作好麥種的發芽測定。④對于播種過密、過深形成的疙瘩苗、立針苗,應盡早扒土把多余的麥苗除掉,以充分利用地力、光能,使個體生長健壯。⑤適時澆好小麥封凍水。為了使弱苗轉壯,鞏固冬前蘗,增加春分蘗,結合澆封凍水追施化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
二、黃苗
發生原因:整地質量不好,明暗坷垃多,土壤懸松,扎根不實,導致麥苗縮心黃葉;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底肥,或種肥施用過多,使種子或幼苗燒傷;墑情不好,播種過深,使小麥苗瘦弱,葉片細長而黃;地力差的麥田播種過早,麥苗過旺,且未施底肥或追肥不及時,麥苗由于缺乏營養而發黃;土壤通氣不良,根系發育不好,麥苗瘦弱,葉發白發黃;土壤缺氮、磷肥,尤其是缺磷肥嚴重時葉黃苗小;地下害蟲、根腐病的危害形成黃苗。
從小麥出苗到拔節前,只要發現田塊中存在苗弱、苗小、黃葉、黃心、黃蘗等都屬于黃苗。
防治方法:①對于因墑情不好或因播種過深形成的黃苗,要用竹耙耙去表土,幫助麥苗出土,或進行清理,使分蘗節蓋土變淺,以促進麥苗生長。②對于因土壤過于黏重通氣不好形成的黃苗,應及時松土,散墑通氣。③對于因缺乏氮、磷肥的土壤,抓緊時間補施速效性的氮、磷肥,以使麥苗盡快轉壯。④對于因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施種肥過多造成的黃苗,應立即澆水稀釋肥效。⑤對于因地下害蟲、根腐病造成的黃苗,可采取中耕、摟麥、澆水等技術措施促其轉化。若黃苗有繼續發展成死苗的可能,要抓緊時間查苗補種,或進行移栽,以防止缺苗斷壟。
三、死苗死苗可分為死心、死蘗和葉枯死亡3種情況。
發生原因:整地質量不好;小麥澆水過多或過少;土壤板結,發生龜裂,致使麥苗斷根;冬季灌水過量,造成地面積水而結冰,使根系窒息分蘗死亡;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施肥不均勻燒苗;播種過早,麥苗長勢過旺;冬季突遇低溫,麥苗受凍嚴重;病蟲危害等以及上述的黃苗、凍苗嚴重時都會致死。
防治方法:①播前整地,做到地表平整、耕層疏松、秸稈粉碎、底肥均勻、墑情良好。②澆水時防止水量過多,以免小苗窒息。③施用有機肥作底肥時,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且撒施均勻,勿留糞底。④播種不宜過早,要適期晚播,以免麥苗長勢過旺。⑤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⑥禁止麥田放牧。麥田放牧會造成麥苗受到損傷、根系被拉斷而引起死苗,越冬期間保留下來的綠色葉片,返青后即可進行光合作用,它是春季恢復生長所需養分的主要來源,因此嚴禁麥田放牧。
四、僵苗和小老苗僵苗是指麥苗生長停滯,長期停留在某一個葉齡期,不分蘗、不發根;小老苗,是指麥苗生長到有一定數量的葉片和分蘗后,生長緩慢,葉片短小,分蘗同伸關系遭到破壞。
發生原因:土壤板結、通透性不良、土層薄、土壤肥力差或供肥不足。
防治方法:疏松表土層,破除板結。結合頂凌期間返漿,開溝補施適量磷、鉀肥,以加速麥苗生長。
另外對于旺苗在管理上要做到:對土壤肥沃、底肥充足的地塊應采取控制措施,推遲春季第一次施肥和澆水時間;對地力差且由于早播形成的旺苗,要加強管理,適量補施氮肥,防止脫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