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我縣常受干旱影響,至使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加之我縣自然條件惡劣缺乏灌溉條件,為使自然災害給小麥生產帶來的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小,使小麥生產能保產增收,特提出我縣小麥抗旱栽培的幾點技術要點:1、旱耕深耕,精細整地。旱地小麥地生育期所需的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水是旱地小麥增產的基礎,旱地小麥生產的中心環節是蓄水保墑。在前作收獲后要及時深耕松土,耕深25―30厘米,使土壤疏松,多藏雨水,減少蒸發和流失。早耕的另一優點是利用氣溫高、水分足來加速翻埋的雜草和殘留的莖葉的腐爛。播種前精細整地,使耕層松軟,播種后用粗肥覆蓋,減少水分蒸發,保墑蓄水,為全苗齊苗壯苗奠定基礎。2、適時播種,培育壯苗。播種過晚,氣溫低,土壤墑情差,出苗慢,苗不整齊,苗弱蘗少,成穗也少;播種過早,氣溫高,水分充足,前期限生長太旺,過多消耗肥水,分蘗早,易受凍害。文山地麥一般在寒露頭播種較適宜,最遲不要超過霜降節令。3、施足基肥,增施種肥。文山縣大部分旱地麥干旱缺水,大面積不便追肥,所以施足基肥增施種肥是高產的關鍵,每畝用腐熟的農家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硫酸鉀3公斤混合后施于土中,播種時再用尿素3公斤或者腐熟的細農家肥作種肥。有條件的地方可用覆蓋物覆蓋,以保溫保濕。在小麥生育期間,如遇下雨或下雪結合麥苗長勢情況追施分蘗肥或拔節肥,增產效果顯著。4、迎風向條播,適時鎮壓。采用迎風向種植,即小麥的播種行向與當地主風向垂直播種,可以降低行間風速,減少水分的無效消耗,起到保墑的作用;條播可以增加播種密度,且出苗整齊,達到以苗增穗的目的。采用深播淺蓋,行距12―16厘米,播種深度為6厘米左右,蓋土3厘米。為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在幼苗期根據苗情和墑情用小木板進行人工鎮壓,可使用主莖和大蘗生長暫時受抑制,促進小蘗的生長,從而增加總分蘗數。5、加強管理,防治病蟲害。小麥的病蟲害主要的銹病、白粉病、葉枯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等。防治麥蚜可用50%辟蚜霧每畝8―10克或吡蟲啉10―15克噴霧防治;防治白粉、銹病可用20%粉銹寧乳油每畝50―75毫升噴霧防治;防治赤霉病、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75―100克噴霧防治。也可以選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錳鋅等藥劑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