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日起,較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較低溫度可能導致未進入越冬期的冬小麥凍害。進入冬季,冷空氣比較活躍,常給越冬作物帶來影響,而凍害就是冬小麥生產上的重大災害之一。一般來說,小麥凍害有3種類型1、暖冬驟寒凍害型。小麥播種至入冬前后,氣溫偏高,冬前小麥長勢良好。入冬后,由于連續降雪或凍雨,麥苗因未經抗寒鍛煉(麥苗低溫溫度適應和糖分積累階段),受凍害輕者葉片干枯,重者會凍傷生長錐(早播旺苗生長錐更易受害)。2、冬季長寒凍害型。指冬季持續低溫并多次出現寒潮(如在北部冬麥區冬季寒冷年份,最低氣溫到-17℃以下,連續天數在10天以上),風多雪少則更加重凍害可導致地上部嚴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3、冬末早春融凍型。指氣溫反常回暖,麥苗冬季休眠后生長錐已開始萌動生長分化,小麥耐寒性已下降,又遭遇早春寒流,凍融交替和冷暖驟變造成死苗。這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倒春寒現象。造成凍害的原因冬小麥凍害與氣候條件、栽培措施、小麥品種等多種因素有關。1.冬前旺苗容易受凍。播種早、秋季氣溫高或者越冬期推遲造成冬前積溫高,導致小麥主莖葉齡大,分蘗多,形成旺苗。這類小麥分蘗節細胞糖分濃度下降,冰點增高,抗寒性下降。冬前旺苗在冬季容易受凍,冬前小麥拔節的不能安全越冬。一般認為小麥主莖冬前葉齡7片以上,畝莖數100萬以上,麥田基本封壟的視為旺苗。另外,主莖葉齡過大,株高過高或者群體過大,田間郁閉封壟的也視為旺苗。2.越冬前后氣溫突降容易造成凍害。小麥在越冬前后有一個糖分積累和細胞脫水的過程。越冬前后日平均氣溫在0℃至5℃的日期長可增加小麥糖分濃度,有利于抗寒性提高。此期時間短或未經此期而驟然大幅度降溫就容易造成凍害。3.旱寒交加容易造成凍害。小麥越冬期間單獨由于寒冷造成凍害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越冬期間干旱和寒冷相互作用卻容易造成凍害。4.不當管理措施造成或加重凍害。一是,小麥適宜的播種深度一般為3-5厘米,播種深度不足2厘米的容易受害。二是,秸稈還田不勻麥田;干旱麥田;整地質量差,土壤不踏實麥田;播種質量差,播后未鎮壓麥田等都有可能加重凍害。另外,小麥越冬初的傍晚澆水,在水未全部滲入土壤時突然降溫,在地表結凍,也易造成小麥分蘗節受凍。小麥越冬期間澆水,水不能滲入地下,小麥易窒息和受凍死亡。5.部分品種冬性偏弱,容易造成凍害。不但冬性品種、半冬性品種等品種類型之間抗寒性有差異,而且同類品種之間也有差異。在同樣栽培和氣候條件下,同一類型品種中,冬性偏弱的品種與其它品種相比,一般凍害較重。小麥凍害的防治措施加強肥水管理,發生凍害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一是因苗施肥澆水。各地要因天、因地、因苗,開展小麥分類肥水管理,促進弱苗早發增蘗,穩定壯苗保蘗增?[,控制旺苗穩長壯蘗,力爭促弱轉壯、保壯穩健。小麥發生凍害后主要是主莖和大蘗受害最重,小蘗受害較輕。春季應仔細觀察小麥受凍情況,對于部分主莖和大蘗已經死亡,小蘗仍然存活的麥田,不要毀種,應在返青時及時追施化肥,促進小蘗生長發育。推薦追施尿素112.5~150kg/hm2(每畝7.5~10公斤),缺磷的麥田可配合施用磷酸二銨或過磷酸鈣,以促進根系生長。春季墑情較好時,肥料可開溝施入,缺墑時可隨水施肥。拔節期再追施尿素150kg/hm2(每畝10公斤),以促進分蘗成?[結實。對于凍害較輕,主莖和大蘗絕大多數存活的麥田,可按正常管理,早春加強中耕,保溫提墑,促苗穩長。一般生長正常的中高產麥田,返青期控水省肥,拔節期肥水促進,隨灌水追施尿素300kg/hm2(每畝20公斤)左右。以促?[增粒、提高粒重。[pagebreak]二是及早清溝理墑。南方地區對未開溝的套播麥田要及時開挖田內三溝(廂溝、腰溝、圍溝);對已開溝但配套不完善的麥田要及時疏通;對冬季凍融交替、田埂塌落的麥田,要及時挖溝筑埂,做到溝渠相通,確保排水通暢,防御或減輕漬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