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生產基地無公害強筋小麥生產基地應遠離主要交通干線,周邊2000米內沒有污染源如工廠、醫院等,產地環境符合農業部頒布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大氣環境、農田灌溉水及農田土壤質量標準。適宜土壤為黏土、兩合土及底黏沙壤土,地力肥沃,土層深厚。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1%-2%,全氮含量0.08%-0.12%,速效磷含量每公斤10-20毫克,速效鉀含量每公斤100-140毫克。
品種選擇選擇抗逆抗病性強、高產優質的強筋小麥品種,如鄭麥366、西農979、新麥19等品種。種子質量應達到國標質量標準。
種子處理播前曬種1-2天。用50%的辛硫磷乳油按藥、水、種子1∶100∶1000的比例拌種,預防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用2.5%的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0.1%-0.2%對種子進行包衣或拌種,預防小麥紋枯病、全蝕病、黑胚病等。
整地施肥按照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微肥合理搭配的原則,實行配方施肥。宜施用經無害化處理的優質有機肥,允許限量施用的化肥及微肥有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硫酸鉀、氯化鉀、硫酸鋅、硫酸錳、硼砂等。每畝底施優質有機肥3000-5000公斤、純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6-8公斤、硫酸鋅1-2公斤。采用機耕,耕深25-27厘米,耕后細耙,達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然后做成長30-50米、寬2-3米的畦。
播期播量半冬性強筋小麥品種適宜播期在10月5-15日,畝播量5-6公斤;弱春性強筋小麥品種適宜播期在10月10-20日,畝播量6-7公斤。采用精播耬或播種機播種,播深4-5厘米。
田間管理查苗補種:出苗后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缺苗斷壟處用同一品種及早補種,或在小麥3-4葉期剔稠補稀。澆灌冬水:當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5%時,應及時進行冬灌。中耕除草:冬前及早春要普遍進行中耕,增溫保墑,破除板結,促苗早發,消滅雜草。應盡量避免施用化學除草劑,以減少農藥污染。確需施用化學除草劑時,一定要選用高效、易分解、低殘留的除草劑,并嚴格控制用量。合理追肥:小麥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20公斤。灌漿期每畝可用尿素1公斤、磷酸二氫鉀200克對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霧,預防干熱風,提高子粒品質。根外追肥必須在小麥收獲前20天進行,如距收獲期不足20天,嚴禁根外追肥,以免對子粒造成污染。澆好孕穗水,后期適當控水: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時,要及時澆孕穗水。強筋小麥生長后期土壤過濕,會降低子粒蛋白質含量,影響品質,原則上只澆孕穗水,不澆灌漿水,忌澆麥黃水。若灌漿期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時,確需澆水,要在揚花后10天及早澆灌漿水。防治病蟲害:在無公害強筋小麥病蟲害防治中,嚴禁施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在施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時,應嚴格掌握用量、噴施次數和安全隔期。
適時收獲強筋小麥最佳收獲期為蠟熟末期。收獲時應分品種單收、單打、單貯,防止混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