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加強監測預警,及時指導防治工作的開展。各級植保機構特別是縣級,要根據本區域內生產實際和任務要求,突出吸漿蟲、麥蚜、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的監測,確定專人,采取系統監測和大面積普查相結合的措施,及時掌握病蟲動態,準確發布預報信息,科學指導防治用藥。(二)小麥吸漿蟲蛹期防治。本著蛹期防治和成蟲期防治并重的原則,抓住吸漿蟲化蛹關鍵期,在小麥孕穗期突出抓好統一撒毒土防治,畝用2.5%或3%甲基異柳磷粉劑2公斤,或5%毒死蜱粉劑600-900g,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200-300ml兌適量水,拌細土或細沙25-30公斤制成毒土,順麥壟均勻撒施麥田地表,撒毒土前未澆水的及時澆水可提高藥效。注意不要帶露水撒藥,要將粘在麥葉上的毒土及時借助于用掃帚、樹枝、拉繩索等器具使毒土彈落在地面。(三)小麥揚花、灌漿期一噴多防技術。此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高峰期,也是小麥爭取穗粒數和千粒重的關健時期。此期主要監測、防治對象為吸漿蟲成蟲、麥蚜和小麥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和葉枯病等,視田間病蟲的發生動態采取不同的防治技術和配方。1.防治吸漿蟲成蟲和小麥蚜蟲。5月上旬小麥揚花期,吸漿蟲進入羽化、產卵,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期。此期小麥上部有吸漿蟲成蟲產卵,中下部葉片有小麥蚜蟲繁殖。這時選用對路農藥科學防治可以做到兩蟲兼治,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好選用吡蟲啉和辛硫磷復配制劑噴霧,如30%蟲無蹤1號稀釋800倍噴霧。也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50%毒死蜱1500倍液或10%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2.需要兼治紋枯病時,可選5%井崗霉素100-150毫升或20%紋霉清60-100毫升與前述殺蟲劑混合噴霧防治,要對準小麥莖基部噴霧,強調用藥到位。3.需兼治白粉病、條銹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霉病時,在防治吸漿蟲蚜蟲的藥液中按1500-2000的稀釋倍數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釋倍數加20%三唑酮、50%多菌靈混合噴霧防治。(四)拔除禾本科惡性雜草。節節麥、野燕麥、雀麥、看麥娘等惡性雜草繁殖快危害重,比小麥成熟早,其種子隨著不斷成熟而自行脫落于地表,到小麥成熟大部分種子已基本落地,對下年留下隱患,因此有節節麥、野燕麥、雀麥、看麥娘等禾本科惡性雜草發生的麥田,要在小麥抽穗和灌漿前結合其他農事活動徹底拔除干凈,并帶出田外,將其消滅在結籽之前。(五)穗期預防干熱風。在小麥灌漿至臘熟期,當天氣預報有干熱風或遇到干熱風(氣溫30度以上、風力3級以上、空氣相對濕度30%以下)時,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噴施1%尿素水+0.2%磷酸二氫鉀液(或相應的抗干熱風增產劑)等預防干熱風,一般每5天噴一次,連噴2次為宜。麥蚜等仍需防治的地塊,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3%啶蟲脒與50%毒死蜱(或40%樂果等)按1:1混配后1000倍液加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防治,達到防治病蟲并增產的多種效果。(六)把握用藥時機和方法。一是常發性病蟲突出適期早用藥。二是各有效技術要集成配套,各戰役之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三是每畝藥液量不能少于30公斤,要噴勻打透,是小麥各個部位全部著藥,特別是下部葉片要著藥,且忌惜水不惜藥。四是防治后要及時檢查防治效果,做好查漏補缺,不留死角。五是混配用藥技術要隨混配隨使用,不要存放。六是禁用高毒農藥,嚴格執行安全用藥規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