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當前已經進入雨季,夏玉米上的一些常發病害如褐斑病開始顯露跡象。
1、癥狀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有時在果穗外苞葉和雄花上出現黃色長圓形到圓形的很小斑點。首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出現橫帶狀癥狀。最初為黃褐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橢圓形到線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紅色,小病斑常匯集在一起,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葉片上的病斑常呈白色透明;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發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葉細胞組織呈壞死狀,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變部位多發生于節的附近,常常在感染中心折斷。
2、發病規律及發病原因: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殘體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適條件萌發產生大量的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在葉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動,并形成侵染絲,常于喇叭口期侵害玉米的幼嫩組織。在7、8月份若溫度高、濕度大,陰雨日較多時,有利于發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塊,葉色發黃,病害發生嚴重,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玉米健壯,葉色深綠,病害較輕甚至不發病。一般在玉米8-12片葉時易發生病害,玉米12片葉以后一般不會再發生此病害。
3、防治方法:施足底肥。一般應在玉米4-5葉期追施苗肥,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15千克/畝,注意氮、磷、鉀肥搭配。合理追肥,適時澆水,及時中耕除草等措施,可促進玉米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又能消滅寄主,減輕病害。栽植密度適當,不要隨意加大密度,提高田間通透性,大力推廣旱播與配方施肥技術。旱播種可使玉米苗期得到鍛煉,根多根深苗壯。配方施肥,增施氮、磷、鉀肥,使玉米發育健壯、快速,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藥劑防治:應注意提早預防。在玉米4~5片葉期,每畝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磷酸二氫鉀、尿素等,結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進玉米健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據目前多雨的氣候特點,噴殺菌藥劑應2-3次,間隔7天,噴后6小時內如下雨應雨后補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