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探討我省秋玉米灌水適期和合理灌水量,我們于1992年進行了秋玉米灌水試驗。
試驗方法
以當地灌水習慣為處理Ⅰ,按處理互的75%、50%灌水量為Ⅱ、Ⅲ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另設僅灌出苗水的不灌處理為對照,試驗小區0.2畝,共10個小區,自來水澆灌,水表計量。
結果與分析
同年2月17日由省水電廳、地、市水電局、地區農科所有關專家現場驗收:畝灌水34立方米的畝產477.0公斤,比當地習慣灌溉畝灌水68立方米的增產22.13公斤,節水34立方米,比不灌處理的畝增產146.8公斤,比畝灌水量51立方米的畝增產12.3公斤,節水17.0立方米。初步摸索到秋玉米高產穩產的需水規律和敏感期的灌水量。
一、出苗期灌水與出苗關系處理Ⅰ、Ⅱ、Ⅲ出苗期畝灌水量分別為30、22.5、15立方米,不灌處理畝灌水量29.1立方米。播種當天灌1次(10立方米/畝),隔4天后再灌1次、供試品種為丹玉十三,種子出苗率達96%、出苗期自然降雨僅3.1毫米,平均氣溫27.3攝氏度。
試驗結果表明,在播種當天灌水的基礎上,以處理Ⅲ灌水量為15立方米的出苗率高,達92.5%,灌水量增加,出苗率反而下降,如處理Ⅱ、Ⅰ分別為90.6%和85.3%,但在出苗期灌1次水的出苗率最高,達95.6%。因此,在澆灌均勻、正常氣溫情況下,出苗期畝補灌少量(15立方米)或僅出苗期灌1次為宜。
二、拔節、抽雄與灌水關系1992年秋玉米拔節、抽雄階段,遇上自然降雨193.59毫米,已能滿足秋玉米正常生長發育,未行灌水。但遇秋旱年份,若發現午間邊行發生卷葉,必須及時灌水。
三、灌漿期灌水技術問題本試驗秋玉米9月21日抽雄,9月24日進入灌漿前期,9月25日各處理的植株,在午間邊行發生卷葉現象,經測定,處理Ⅰ、Ⅱ、Ⅲ和不灌處理的土壤含水率分別為14.6%、15.0%、14.5%、14.7%,說明土壤含水量已不能滿足玉米生理需求。9月26日立即對Ⅰ、Ⅱ、Ⅲ分別每畝灌水14、10.5、7立方米,9月27日測得處理Ⅰ、Ⅱ、Ⅲ及不灌處理的土壤含水率相應為19.3%、19.74%、17.10%、13.13%,除不灌處理的玉米外,其他三個處理的玉米株葉恢復正常狀況,說明土壤含水率在17.l%(處理Ⅲ),即可滿足需水要求,除10月4日自然降雨67.1毫米補給土壤貯水外,于10月16日、11月2日對處理Ⅰ、Ⅱ、Ⅲ分別進行畝灌水12、9、6立方米。灌漿期灌水達到極顯著增產效果。
從灌漿期灌水與不灌處理的秋玉米農藝性狀及經濟效益看,處理Ⅲ后期綠葉數下降緩慢,在收割前仍有7.7片綠葉,而不灌處理后期綠葉數迅速減少,尚未完全成熟,已全部枯干,造成每穗粒數減少,千粒重比處理Ⅰ輕49.8克。處理Ⅰ比不灌處理畝增產146.8公斤。按每公斤0.65元,管水工每畝10元,每噸水費0.15元核算,處理Ⅲ比不灌處理畝增值80.34元,產投比7.4,效益顯著。說明秋玉米在灌漿前期、中期每次畝灌水6~7立方米能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
小結:
一、正常氣溫且無自然降雨時,出苗期灌水應在播種當天灌水,畝灌水10立方米,而后隔3~4天灌水,畝灌水5立方米,且灌水要均勻,這樣可達到90%以上出苗率。
二、在正常年份,只要午間邊行玉米株未發生卷葉,可不灌拔節、抽雄水。
三、灌漿期灌水應在灌漿前、中期、隔6至7天灌一次水,每次畝灌水6~7立方米。這樣能提高玉米產量,增加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