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由于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各項惠農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廣大農戶種糧積極性高,目前秋田管理形勢整體良好。一是播種較早。由于我市機械化程度高,小麥收獲及時,夏玉米播種速度快、質量高。6月5日前播種20萬畝,占75%,8日播種結束。二是小麥秸稈還田率高,達99%,為秋田的保墑增肥,控制雜草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管理動手早。玉米播種后及時澆灌苗水和化學除草;四是天幫忙。玉米播種前后,我市從6月3日到8日有2.0-24.8mm的降雨,為保證玉米的苗齊、苗壯、苗勻進一步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病蟲隱患多,部分地塊地下害蟲危害嚴重,導致玉米苗嚴重缺苗;二是雜草生長快,部分農戶防治不及時導致草荒嚴重;三是部分田塊密度不合理、施肥不科學、病蟲防治不力。
夏玉米生長期短,管理回旋余地小,災害頻繁,加強管理非常關鍵。為了奪取今年的玉米豐收,針對我市玉米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關鍵措施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幾項:
一、及早定苗、查苗補缺、合理密植
玉米的種植密度主要根據品種特性、地力水平、管理水平和播期而定。通常情況下春播稀,夏播密;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莖葉緊湊上沖、生育期短的品種應密;反之則稀。根據近幾年來我市玉米生產中的經驗教訓,造成我市多數玉米減產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夠合理密植,玉米留苗密度大,導致營養跟不上,空桿率上升,或大風后倒伏減產。
目前正是玉米間定苗的關鍵時期,但有許多農戶因舍不得拔除多余的健壯苗,做不到合理密植。因此,要在定苗時測算一下密度是否與地力水平、品種特性適宜。如果密度過大,應該再間苗一次,直至達到合理密度。對于零星缺苗的可以在缺苗處兩端留生長一致的雙苗;對斷壟較長的或成片缺苗的,可于下午帶土移栽大齡苗并及時澆水,保證成活。
留苗密度要結合所選品種的技術要求和地力水平因地制宜。一般緊湊型品種高肥水地4500株/畝,中肥地4000株/畝左右,平展葉型品種高肥水地3300株/畝,中肥地2900株左右。
二、搞好配方施肥
“玉米是個大肚漢,能吃能喝又能干”。玉米生育期短,生長發育快,需肥較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鉀,鉀大于磷,且隨產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顯增加;當產量達到一定高度時,出現需鉀量大于需氮、磷量。科學研究證實當畝產300-350kg時,玉米所吸收的氮、磷、鉀的比例為2.5:1:1.5;當畝產達到350-400kg時為2.4:1:1.7;當畝產達到720kg時則為3:1:4。這說明了玉米要高產必須增施氮肥、鉀肥,而不少農戶只重視增加氮肥,忽視增施鉀肥,這也是我市部分農戶玉米單產不高的一個限制因素。
根據我市多年土壤化驗結果、玉米配方施肥的理論和生產實踐,一般畝產500-700公斤時,需要向土壤中補充純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8-10公斤,氧化鉀(K2O)6-8公斤,此外還要補充一些鋅、硼、鉬等微量元素。化肥建議施肥量可畝施磷酸二銨20-25kg、尿素20-25kg、氯化鉀10-15kg。無論用什么肥料,都要深追嚴埋,施后結合澆水,盡量不要撒施地表,以免降低肥效。要大力推廣應用玉米配方肥。一般前茬小麥用肥或土壤中氮磷鉀比較合理時,玉米可選用“27-12-6”或“28-12-5”的配方肥,每畝追施50-70公斤;土壤中磷含量較高或前茬小麥用磷肥較多時,玉米可選用“28-6-6”或“30-5-5”配方肥,每畝追施50-70公斤;如果土壤含有效磷大于30mg/kg或前茬小麥用磷(P2O5)多于18公斤時,可選用“30-0-6”配方肥,每畝追施50-70公斤。如果土壤含有效鉀大于150mg/kg或前茬小麥用鉀(k2O)多于30公斤時,可選用“28-5-0”配方肥,每畝追施50-70公斤。分別于玉米播種后25天和45天施入,第一次施入40%,第二次施入60%。[pagebreak]
三、搞好病蟲害防治
1、防治地下害蟲:近年來,我市玉米苗期地下害蟲較多,為害較重,如螻蛄、金針蟲、蠐螬及地老虎等,造成許多地塊缺苗斷壟,應及時撒毒土或毒谷,或用藥液灌根等方法進行防治,保證全苗。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防治。
2、注意防治粘蟲、鉆心蟲:根據市植保站的預測,6月中下旬正是防治二代粘蟲的關鍵時期,因此應抓緊進行綜合防治。一般畝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或30%高氯馬80-100毫升,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灑,可兼治薊馬等蟲害。
3、搞好化學除草。對未進行苗前封閉的要搞好苗后化學除草。3-5葉可畝用38%巴巴帝100毫升或用38%玉之盾180克,兌水40公斤進行噴打,要盡量避開玉米心葉;也可于5葉后定向噴打。
3、防治玉米彎孢菌葉斑病:近年來隨著玉米品種種類的增加,我市的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發生日趨嚴重,面積逐年增加,個別地塊減產嚴重。該病又稱黃斑病、擬眼斑病、黑霉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也可侵染葉鞘和苞葉。發病初期,病斑為水浸狀、淡黃色、半透明小點,以后擴大為圓形、橢圓形或梭形,大小1-2毫米,感病品種病斑可長達5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蒼白色或黃褐色,有較寬的褐色環帶,最外圍具較寬的半透明的黃色暈圈。該病的防治可于發病初期及時用藥,可用75%百菌清、50%多菌靈、70%代森錳鋅或50%甲基硫菌靈等藥劑。通常在發病率10%時,每次用藥間隔7-10天,連續用藥2~3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四、適時收獲
籽粒乳線消失時即為最佳收獲期。玉米籽粒開始灌漿,上部充實部分呈固體狀,與下部未充實部分有一條明顯的界線,稱為乳線或灌漿線。隨著灌漿的進行,乳線逐漸向下移動。子粒乳線消失時,千粒重達最大值,此時收獲產量最高。
玉米是我市秋作物種植面積最大、涉及農戶最多的作物,其產量的高低對農戶的增收作用影響很大。在目前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的形勢下,搞好糧食生產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保持經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各鄉鎮、辦事處和市直有關部門要站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搞好玉米田間管理。一是搞好領導服務,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切實把秋作物田間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要搞好技術服務。各級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宣講技術,因地制宜,指導管理;三是要搞好物資服務。各農資經營部門要備足備好秋田管理的各類物資,確保廣大農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四要搞好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工作,通過應用玉米高產、優質栽培集成技術,采取行之有效的創建機制,探索適合我市特點的玉米高產模式,為推動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作出應有的貢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