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發生特點
阿熱勒托海牧場玉米螟一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玉米桿桔、根莖雌穗內越冬。5月下旬進入化蛹期,經過6-7天后,6月初開始羽化1-2天后雌玉米螟開始產卵,卵產在葉背中脈兩側,平均每個雌蟲產卵400粒左右、每塊卵20-50粒不等。初產乳白色后轉黃色,3-5天后幼蟲有吐絲下垂習性、并隨風或爬行擴散。3齡后幼蟲鉆入心葉內為害形成排孔花葉。幼蟲5齡,幼蟲期17-24天。到7月上旬老熟玉米螟在玉米枯桿中化蛹,15-17天后7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玉米螟幼蟲開始蛀入玉米嫩桿和雌穗內取食為害造成風折、早枯、缺粒、瘦秕等
二、為害癥狀
玉米心葉期幼蟲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形成排孔花葉,二代幼蟲齡后蛀入莖桿。為害雄穗和雌穗嫩部,受害玉米營養及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莖桿蛀孔處易折斷。蟲蛀后造成雌穗籽粒缺損、霉爛、品質下降。嚴重的減產10%-30%。.
三、預防方法
(1)、進行預測預報:在州、市測報部門發放預測性息的基礎上,及時向各個村(隊)轉發和宣傳。
(2)農業防治、處理越冬寄主枯桿;在春季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5月下旬以前),在村干部的組織下,逐戶將玉米枯桿處理完畢可進行集中碾?R、粉碎做飼料、或堆制肥料等,消滅蟲原減輕一代玉米螟危害。
(3)燈光誘殺:加強應用生物、物理防治病蟲害技術,增加頻振式殺蟲燈使用量,每個村隊使用頻振式殺蟲燈10-15盞,能較好地控制玉米螟、和其它蟲害發生。
(4)生物防治;用BT顆粒劑于玉米心葉期散入、畝用 700克 拌麩皮 1公斤 散入。每次間隔7-10天,需撒兩次。
(5)藥劑防治;在大發生時采取的應急措施,將其消滅在危害以前。在玉米心葉期,對一代玉米螟幼蟲畝用1.2-1.3公斤呋喃丹顆粒劑,在玉米大喇叭口時期,每株撒呋喃丹顆粒劑5-8粒于玉米心內。也可用氧化樂果3000倍液灌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