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水稻、玉米正處于中耕管理階段,面對嚴峻的旱情,應調查災情、苗情,劃分受災級別,并采取相應措施。
一、水稻中耕管理抗旱措施
1、干旱嚴重區,對正處于分蘗至拔節期的水稻田,田面由于無水灌溉而發白開裂。此類田塊可采用淺中耕的措施來防止旱情的快速擴大,淺中耕時,用小鋤頭順著水稻行間淺鋤,對已開了裂縫的田塊,用碎土將裂縫填嚴,以減少耕作層土壤水份的大量蒸發,緩解旱情的擴大,等待雨水或灌溉水的來臨;對已處于孕穗期并已嚴重落黃的田塊,可采取噴施葉面肥的補救措施,噴施葉面肥在早、晚輕施勤施,一般可葉面噴施0.1%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以緩解水稻缺肥、缺水的癥狀。處于孕穗至抽穗期的水稻正值水稻需水敏感期,要積極多方協調水源,及時節水灌溉,保持土壤潮濕,保證水稻穩產。
2、對有水灌溉的水稻田塊,一定要堅持采用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提倡的干濕交替灌溉技術,實施節水栽培,對正處于分蘗期的田塊,當群體總莖葉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0%左右時開始控水曬田,在田面腳踏不陷腳時才進行灌水,在入田水流至田塊長度的八成時停止灌水,灌水后田面不建立明水層。在水稻拔節孕穗期,為壯桿促大穗,結合施用穗肥應及時灌水。施穗肥時,應根據苗情控氮肥,增磷鉀肥。抽穗后采用干濕交替的節水灌溉技術,每次灌水都在入田水流至田塊長度的八成時停止灌水。灌水后田面不建立明水層,只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干濕交替灌溉技術,能促使水稻穩健生長、穩產、高產。
3、病蟲害防治,由于持續干旱,水稻螟蟲、稻飛虱、粘蟲、紋枯病等偏重發生,要及時防治。
二、玉米中耕管理抗旱措施
1、嚴重干旱區,目前處于苗期的玉米田塊,采取保墑護苗的措施,即淺中耕,適當培土,然后覆蓋作物殘渣、桔桿、干草、樹葉等措施。以切斷土壤毛細管,阻斷深層土壤水分上升的通道,減少水分蒸發,保住土壤墑情,保護玉米苗的正常生長。對嚴重缺肥的田塊,可通過早晚葉面噴施0.1%尿素水的方法,暫時緩解玉米缺肥與旱情嚴重不能施肥的矛盾,待旱情緩解后及時補施提苗肥。對處于大喇叭口至抽雄期的田塊,此時正值玉米需水臨界期,應采取人工澆水的辦法來補充玉米生長水分的不足,施肥采取兌水澆施,施用濃度不能過高,以免造成肥害。施肥、澆水后應深中耕一次。
2、在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對正處于苗期的玉米田盡量少灌水,而采取保墑護苗的措施,以鍛煉玉米的抗旱能力。對處于大喇叭口至抽穗期的玉米,應結合開溝深施肥及時灌水,灌水時采取溝灌,長墑分段溝灌的方法濕潤土壤,既能節約用水,又能保證玉米高產穩產。
3、應用旱地龍或農林保水劑等有機高分子吸水樹脂,利用它的強吸水性,以及吸水后能迅速形成凝膠的特征,減少水分蒸騰和滲漏,從而在玉米根系周圍形成小水庫,又有凝釋性,干旱時供玉米吸收。
4、病蟲害防治。干旱時,玉米粘蟲、夜蛾類害蟲等發生較重,防治困難。可采取人工捕捉和化學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化學防治時,做到早晚用藥適當增加施藥次數、降低用藥濃度,避免藥害發生。此外,干旱時,地老虎、金針蟲、蠐螬、蚜蟲、螟蟲等地下和地上害蟲危害也較嚴重,要注意加強防治,以免造成缺苗,影響產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