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何為玉米種植樣式玉米種植樣式是指玉米種植時植株在田間布局的形式,主要涉及行距寬窄、株距大小以及植株在田間布局的均勻程度等。總的來講有三大種形式,即等行距種植、大小行種植和穴播。二、確定種植樣式的原則1.能協調密植與個體充分發育的矛盾,使群體中個體間均衡生長;2.調節田間小生態小氣候,提高光、熱、水、肥資源利用率,抑制病蟲草害發生;3.便于田間管理、機械化作業與簡化栽培。三、穴播穴播也就是過去所講的“一垵多株、一缽數苗”,目前多見于那些不適宜機械化、甚至不能使用牲畜作業、水土容易流失的坡崗地上,這些地塊一般只能人工作業,如廣西部分山區,北方坡度大于15度的陡坡小塊地,這些地塊上通過挖豐產坑穴播,可以獲得相對較高的產量。地勢平坦、便于機械化生產的高產地塊一般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種植。穴播的優點在于行株距大,播種和管理方便,但也有致命缺點。1.株距過小,單株營養面積過于畸形,個體間生長爭水、爭肥、爭光問題突出,不利于個體均衡發育。2.行株距過大,冠層光截獲少,光能利用率低,同時由于漏至地面的光照較多,地面雜草容易茂盛生長。3.同穴植株要求棵間發育必須整齊一致,否則“大苗欺小苗”,必然導致空棵與小穗增加。平時生產中,農民留雙株時,若兩株大小不均,較小的植株很難很好發育就是這個道理。加上目前國內種子遺傳純度(或生長整齊度)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顯然是不適合穴播的。國內外大量研究顯示,在高產地塊上,“一穴雙株或一穴多株”,產量超過單株種植的幾率很小。總的來講,穴播是一種原始落后的種植樣式。四、等行距或大小行種植這兩種種植方式是與現代化農機技術及簡化栽培相適應的種植樣式。兩者相比,孰優孰劣,一直存在爭議。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種植平展型品種居多,以及種植的多是抗大、小斑病能力較差的品種,普遍認為大小行種植利于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害發生。有些是因種植方式決定了就適合大小行種植,如地膜覆蓋栽培。目前,大小行種植形式多見于種植植株高大、平展型品種的春播區和省外一些超高產攻關田。超高產攻關田采用大小行種植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便于中耕培土及灌溉,其小行一般只有30~35厘米寬,人工錯位點播兩行玉米;大行寬70~80厘米。玉米拔節后,在大行上開溝,一是給兩邊的植株培土,二是作為逐行灌溉的灌水溝,整片地除了地頭有橫向水渠外,地里無平時常見的專用水溝。近年來,隨著鄭單958等緊湊型、耐密、抗病(大、小斑病)品種的普及,一般夏玉米,更多應傾向于等行距種植。等行距種植,植株在田間分布較為均勻,利于高產。五、小結無論是等行距、還是大小行種植,縮行增密已成為玉米栽培界一項普遍共識的高產栽培技術。因為在相同的種植密度下,縮小行距、增大株距,會使植株在田間分布的均勻度增加,利于提高光能、水肥資源利用率,緩解個體競爭,同時還可抑制田間雜草生長。研究資料顯示,夏玉米的平均種植行距不宜超過60厘米,高密度種植以50厘米左右的等行距最為適宜,否則株距過小,不利于高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